归骑双旌远,欢生此别中。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李 骑 曹 唐 /贾 岛 归 骑 双 旌 远 ,欢 生 此 别 中 。萧 关 分 碛 路 ,嘶 马 背 寒 鸿 。朔 色 晴 天 北 ,河 源 落 日 东 。贺 兰 山 顶 草 ,时 动 卷 帆 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帆风(fān fēng)的意思:指顺风,比喻情况顺利,事情顺利进行。
寒鸿(hán hó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雁群飞过。
贺兰(hè lán)的意思:指人们在争论或辩论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顾道义和公正。
河源(hé yuá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根源或起源。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碛路(qì lù)的意思:碛路是指沙漠中的道路,比喻困难重重的道路。
晴天(qíng tiān)的意思:晴天指的是天气晴朗、没有云彩的天空。在成语中,晴天常常用来比喻事物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
山顶(shān dǐng)的意思:指最高处或最高地位。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萧关(xiāo guān)的意思:形容边疆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
贺兰山(hè lán shān)的意思:指高山或山脉,也比喻困难或障碍。
- 注释
- 归骑:归途的马队。
双旌:两面旗帜。
欢生:喜悦之情产生。
此别:这次分别。
萧关:古代边关名。
碛路:沙漠之路。
嘶马:嘶叫的马。
寒鸿:寒冷季节的鸿雁。
朔色:北方的景色。
晴天:晴朗的天空。
河源:黄河的源头。
落日:日落。
贺兰山:位于中国西北的山脉。
山顶草:山上的草丛。
时动:不时地摇动。
捲帆风:像卷起船帆的风。
- 翻译
- 归程中的两面旗帜飘扬,离别的喜悦在心中滋生。
穿越萧关,道路分开沙漠,马儿嘶鸣着背对着寒雁飞翔。
北方晴空下,朔方的景色清晰可见,黄河源头的日落映照在东方。
贺兰山巅的草丛,不时被风吹动,仿佛帆船起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送别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和对远去之人的思念。首句“归骑双旌远”设置了送别的场景,双旌即骑士所持的旗帜,这里已经拉开了离别的情感基调。“欢生此别中”则表达了诗人在这别离中的喜悦之情。
接下来的“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通过对边塞萧瑟的环境和寒冷的气候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情境。这里,“萧关”指的是边关的荒凉,“碛路”则是古代边防的要道,而“嘶马背寒鸿”则形象地表达了寒冷和寂寞。
“朔色晴天北,河源落日东”,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观。朔方即指中国古代的北疆,这里用“朔色晴天北”来形容辽阔而又冷清的天空,而“河源落日东”则是对夕阳西下的描写,增强了时间流逝和空间广阔的感觉。
最后,“贺兰山顶草,时动捲帆风”,诗人通过对草木摇曳和帆船随风行驶的情景,表达了对远去之人的祝愿。这里的“贺兰山”是古代边塞的一处要地,而“捲帆风”则象征着友人乘风破浪,顺利前行。
整首诗通过送别时的自然环境描写,传达了深切的离愁和对远方朋友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徵招
北山偶尔停云出,匆匆暂分吟袂。
话别未移时,早嘤鸣人逝。旧盟今剩几。
忍重溯、紫垣遗事。四十三年,澹烟清梦,暗飘灯穗。
弃置竟何心,江乡路、难寻狎鸥闲地。
千卷史公书,尽周南留滞。卜居辞漫拟。
已零落、蕙纕兰佩。广陵散、一曲哀弹,叹古音谁嗣。
贺新凉·其二送周雪客南归
败叶西风卷。近河桥、六花片片,离觞聊遣。
扑面惊沙森似雾,日暮芦沟冰泫。
寒夜冻、马毛如茧。
为爱云山归去好,谅云山于子情非浅。
五岳志,向禽展。文章虽以幽栖显。
更须凭、经纶大手,为时卢扁。
路近三茅丹鼎在,洞里一声仙犬。
尘土梦、知君其免。
淮水东边明月上,问齐梁佳胜何人典。
春草绿,不容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