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及争先赋,庭馀示辱鞭。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对(dāng duì)的意思:指对待、对付事物的态度、方法、手段等得当、适合、恰当。
典刑(diǎn xíng)的意思:指法律规定的刑罚。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府试(fǔ shì)的意思:指官府的考试,特指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殿试。
故家(gù jiā)的意思:指故乡、家乡,也可以指旧居、故居。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家传(jiā chuán)的意思:指家族传承的东西,特指家族中代代相传的技艺、传统等。
夹道(jiā dào)的意思:指被夹在两者之间,无法自由行动或选择的境地。
看发(kàn fā)的意思:观察发展变化。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名士(míng shì)的意思:指有才华、有品德、有学问的人。
烹鲜(pēng xiān)的意思:指烹调新鲜的食材,强调烹饪过程中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
披豁(pī huō)的意思:形容心境开朗,胸怀坦荡,无所畏惧。
山泉(shān quán)的意思:形容山中清澈的泉水,也用来比喻纯洁无邪的心灵。
文物(wén wù)的意思: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代物品。
物故(wù gù)的意思:指人去世,也可用于形容事物消失或毁灭。
乡邑(xiāng yì)的意思:指乡村、农村地区。
赞府(zàn fǔ)的意思:赞美官府或颂扬政府的行为。
争先(zhēng xiān)的意思:指力争领先或争取先机。
知名(zhī míng)的意思:广为人知,名声大。
- 鉴赏
此诗描绘了送别友人游静之二尹无的情景,通过“乡邑知名士”、“晋陵看发轫”等词句,展现了深厚的人情与文化氛围。诗人以“寒松操愈坚”比喻友人的品格坚贞不渝,即使在离别之际,这种精神依然如寒松般坚韧。接着,“柳色沿溪涨,椐阴夹道平”描绘了送别路上的景色,柳树随风摇曳,溪水潺潺,象征着友情的绵长和自然的美好。最后,“化及争先赋,庭馀示辱鞭”表达了对友人才华与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玉烛新.富庄驿旅怀
中原孤骑走。又黯黯斜阳,那边亭堠。
断鸦选树,人空在、蓟北关河回首。飘蓬未省。
只带眼、偷窥侬瘦。
输此夕、残烛风帘,衣尘乍看埋酒。
年时钿约秦楼,记扇为伊书,帕因子绣。玉徽暗奏。
星尞外、一架夭藤争秀。笺痕擘绉。
待寄讯、茸窗鸳偶。偏梦觉、霜雁声凄,交河断柳。
寄黄鹿泉
西江诗派远,健笔当汗竹。
感昔阐幽光,琳琅不胜掬。
共说龙喜社,风骚主盟独。
开尊娱澥客,坐中列名宿。
蒿目抚时艰,晋郑以我卜。
寄托一何深,天道往必复。
而我谢病久,执书愧未复。
千秋有侨札,气义闻之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