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格(cháng gé)的意思:指人行为或态度一贯、不易改变。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冠裳(guān cháng)的意思:指穿上礼服或华丽的服饰,表示正式或庄重。
郭公(guō gōng)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能够坚持正义并崇尚公道的品质。
经行(jīng xíng)的意思:指行经、经过。
暮秋(mù qiū)的意思:指秋天接近尾声,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
篇翰(piān hàn)的意思:篇翰是指文章或书信。形容文章或书信的数量多。
士人(shì rén)的意思:士人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有才干的人。
他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日子,将来的某一天。
行处(xíng chǔ)的意思:行为举止的地方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竹楼(zhú lóu)的意思:竹子做的楼。比喻简陋的房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桐冈先生的官员在迁任至滇南宪副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性格的宁静与深沉。诗中以“郭公性本静”开篇,点明了主人公的内在品质,接着描述了他在地方任职五年的情景,时间之长暗示了其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迁晚仍常格,途遥属暮秋。”这两句既表达了迁任的时间晚,又暗含了旅程的遥远和艰难,特别是“暮秋”一词,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氛围,也隐喻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
“冠裳父老乞,篇翰士人收。”这里通过“冠裳”和“篇翰”两个词语,分别指代了官员的服饰和文稿,形象地描绘了当地百姓对桐冈先生的尊敬与怀念,以及文人士大夫对其作品的珍藏与推崇。
最后,“他日经行处,应难近竹楼。”这句话预示着桐冈先生离开后,这个地方将难以再见到他曾经居住的竹楼,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离去感到的不舍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桐冈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桐冈先生迁任过程中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其人格魅力与社会影响力,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离去后的深深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