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博徒(bó tú)的意思:指赌博的人,多形容冒险家、投机分子。
不贤(bù xián)的意思:不贤指的是不聪明、不有才干或者不贤能的人。
不礼(bù lǐ)的意思:指言辞无礼貌、行为不合适。
长者(zhǎng zhě)的意思:指年长者,尊称年长的人。
掉舌(diào shé)的意思:形容非常惊讶或惊奇。
而下(ér xià)的意思:指下级或下属。
沸鼎(fèi dǐng)的意思:形容水烧得很热,沸腾的状态。
腐儒(fǔ rú)的意思:指那些学识渊博,但却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追求虚名的儒学者。
扶义(fú yì)的意思:支持正义,帮助正义的事业。
高阳(gāo yá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风貌高尚,品德高洁。
汉书(hàn shū)的意思:指《汉书》,是东汉时期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部中国历史书籍。
何其(hé qí)的意思:多么,何等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后车(hòu chē)的意思:指在某种事物或趋势之后,跟随而来的人或事物。
胡雏(hú chú)的意思:指不成材的人或事物。
狂生(kuáng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活放纵,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留侯(liú hòu)的意思:指留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
六国(liù guó)的意思:指战国时期的六个诸侯国,也用来形容众多国家或势力并存的局面。
隆准(lóng zhǔn)的意思:形容言辞恳切,说话有力。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入谒(rù yè)的意思:指拜访上级或名人,表示对尊贵地位的敬重。
濯足(zhuó zú)的意思:指洗净脚足,泛指放松休息,解除疲劳。
所得(suǒ de)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在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或收益。
投身(tóu shēn)的意思:全身投入,积极参与,毫不保留地投入到某种事业或活动中。
闻人(wén rén)的意思:闻名于世的人,指有名望、声誉的人物。
呜呼(wū hū)的意思:表示悲伤、叹息、哀悼之情。
延坐(yán zuò)的意思:延长坐下的时间
阳狂(yáng kuáng)的意思:形容人行为放纵、放肆,不受拘束。
揶揄(yé yú)的意思:用轻蔑、嘲笑的语言或行为来戏弄、调侃他人。
印识(yìn shí)的意思:印象深刻的印记。
庸奴(yōng nú)的意思:指庸碌无能、奴颜婢膝的人。
足以(zú yǐ)的意思:足够;充分到达某种程度
足下(zú xià)的意思:指脚下,表示位置或地位低下。
坐隅(zuò yú)的意思:指一个人长时间待在一个狭小的角落或者边缘,形容人处于无人问津、被冷落的状态。
- 注释
- 高阳:地名,指楚国的高阳。
狂生:不受拘束、行为放荡的人。
博徒:博学的人,这里指刘季。
庸奴:平庸的奴仆。
濯足:洗脚。
扶义:秉持正义。
长者:年长且有威望的人。
隆准:高鼻梁。
延坐隅:邀请到角落坐下。
随何:西汉时期的人物,以智谋著称。
刻六国印:指拥有多个封号或权力象征的行为。
留侯:指张良,曾为刘邦的谋士。
胡雏:对敌人的蔑称。
揶揄:嘲笑。
区区:形容数量少或价值不大。
沸鼎: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
腐儒:指思想陈旧、无用的儒生。
- 翻译
- 高阳狂生已经六十多岁,主动求见自称是臣下的博学之徒。
刘季对待士人如同对待庸俗的奴仆,当着客人洗脚还让两个美女陪伴。
你说你刚出道时秉持正义,为何不尊重年长者呢?
他鼻梁高挺,微笑邀请我坐在角落,像随何那样被他看重。
他刻有六国印玺的行为特别古板,若非张良,他可能会犯大错。
听说他听人讲述汉书,千年之后仍被人嘲笑。
他的言论虽然看似丰富,但投身乱世却极其愚蠢。
唉,博学之人果然不比那些腐儒贤明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叫高阳的狂生,年逾六十,自称通晓天地之理,自比于博学之徒。诗中的“刘季嫚士如庸奴”一句,则是对当时文人的讽刺,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浅薄无知。接着,“生云足下扶义初,奈何不礼长者乎”这两句,表现出狂生对于传统礼仪的不屑一顾,以及他自视甚高,不肯向长辈学习的态度。
“隆准一笑延坐隅,与随何辈载后车。”这里的“隆准”指的是高鼻梁,形容一个人的相貌特征,而“与随何辈载后车”则是说这个狂生跟随着某个他所佩服的人物,一起参加社交活动,显示出他的随波逐流。
接下来的“刻六国印识尤迂,向微留侯几误渠。”可能是在讲述历史上的事件,用以比喻狂生的行为。
“胡雏闻人说汉书,千载而下犹揶揄。”这里的“胡雏”指的是不通古文的人,而“千载而下犹揶揄”则表达了即便是千年之后,人们依旧对这类人持嘲笑态度。
最后,“掉舌所得良区区,投身沸鼎何其愚。”形容狂生言谈间夸张地表现自己的见识,却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显得愚蠢至极。全诗以“呜呼,博徒果不贤腐儒。”作为结束,表达了对这些自诩为通晓天地之理的人的讽刺与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狂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上一些自视甚高、不遵礼法的行为的不满和嘲讽。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