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鲍谢(bào xiè)的意思:表示对别人的感谢和赞赏之情。
拊髀(fǔ bì)的意思:拊髀意为拍打大腿,表示极度高兴或欣赏。
补天(bǔ tiān)的意思:补天指的是修补天空,比喻极其伟大的事业或壮举。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齿发(chǐ fà)的意思:指牙齿长出来,比喻年龄小,年轻有为。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发日(fā rì)的意思:发出光亮,形容光线明亮。
风榭(fēng xiè)的意思:指高楼大厦、阁楼亭台等建筑物,也用来形容高耸入云的建筑。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骨清(gǔ qī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质高尚,心地纯洁。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句法(jù fǎ)的意思:指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令长(lìng cháng)的意思:指父母辈长辈的命令或意愿。
马门(mǎ mén)的意思:指马厩或马棚,比喻贫穷落后的环境。
木杪(mù miǎo)的意思:木杪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树木的顶端或山林的深处。在引申意义上,木杪也表示事物或人物的最高点或最深处。
千金(qiān jīn)的意思:千金指的是千两黄金,引申为财富、财产。
青林(qīng lín)的意思:指繁茂的青树林,比喻人才济济、人多且有才能。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僧夏(sēng xià)的意思:指人们通过修行追求安宁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沈郎(shěn láng)的意思:指沉默寡言、不轻易表露心迹的男子。
嵩华(sōng huá)的意思:指嵩山和华山,泛指山岳之地。
天骨(tiān gǔ)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气质高尚、坚定不移,意志坚强。
投鞭(tóu biān)的意思:投鞭指的是投掷鞭子,形容极度愤怒或激动。
五字(wǔ zì)的意思:指由五个字组成的词语,也可以指五个字的成语。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系马(xì mǎ)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进行严密的监管或控制。
悬知(xuán zhī)的意思:指对某事情的结果或者真相心中没有底,感到担忧或者不安。
寅缘(yín yuán)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特指因为同出生年份而有着特殊的缘分。
有味(yǒu wèi)的意思:形容事物具有特殊的风味、韵味或趣味。
掷地(zhì dì)的意思:形容声音大而有力,使人震撼的样子。
炙輠(zhì guǒ)的意思:形容火热的太阳。
众垤(zhòng dié)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堆积。
坐令(zuò lìng)的意思: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坐而不动却能使对方遵从自己的命令。
千金价(qiān jīn jià)的意思:形容价值极高,不可估量的财物或事物。
-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孙觌所作,题为《读沈德润诗卷》,描绘了诗人对沈德润诗歌的欣赏与感慨。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沈德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首句“系马门前柳,投鞭息吾驾”以马匹与鞭子的静止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停下脚步,专心阅读沈德润诗卷的情景。接着,“青林合扶疏,木杪抗风榭”描绘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以及高耸入云的亭台楼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暗示沈德润诗作的意境深远。
“沈郎天骨清,众垤立嵩华”运用比喻手法,将沈德润比作清逸脱俗的沈约,其诗作如同嵩山华岳之巅,高不可攀,凸显了沈德润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闭阁卧读书,一榻过僧夏”则展示了沈德润在静谧的环境中潜心研读,仿佛夏日的一榻清凉,暗示其创作时的专注与深思熟虑。
“尤工五字律,句法窥鲍谢”赞扬沈德润在五言律诗上的造诣,其句法精妙,堪比鲍照、谢灵运等古代诗人的作品,体现了对沈德润诗歌技艺的高度认可。
“无穷真炙輠,有味乃食蔗”以炙輠(一种古代的食品)和食蔗来比喻沈德润诗作的丰富内涵和深邃意味,让人回味无穷。
“我老复何为,齿发日夜化”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沈德润诗作的敬仰之情,认为这些作品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永存于世。
“寅缘苇间见,拊髀起一咤”描述了诗人偶然间在芦苇丛中发现沈德润诗卷,不禁拍膝赞叹,表达了对作品的惊喜与赞赏。
“悬知掷地响,自欲补天罅”进一步赞美沈德润诗作的影响力,认为它们如同掷地有声,能够填补天地之间的缝隙,展现出其作品的非凡价值。
“坐令长安楮,顿起千金价”最后以长安的纸张因沈德润诗作而身价倍增,形象地说明了其作品的珍贵与影响力,表达了对沈德润及其诗作的高度评价与推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沈德润诗作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优秀作品的珍视与推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