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近而至远,随默以随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寄书(jì shū)的意思: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或表达思念之情。
灵台(líng tái)的意思:指人的心灵或思维的宝地,也比喻有才智、有见识的人。
留心(liú xīn)的意思:注意、关注、留意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三坟(sān fén)的意思:指一个人连续丧失了父母和配偶,形容悲痛至极。
神越(shén yuè)的意思: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生民(shēng mín)的意思:指民众,人民。
五典(wǔ diǎn)的意思:五典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礼》和《周易》这五部经典著作。
无行(wú xíng)的意思:没有行动力或无所作为。
无地(wú dì)的意思:没有地方站脚、无处容身。
心理(xīn lǐ)的意思:指人的心境、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活动和状态。
杏坛(xìng tán)的意思:指古代文人在杏树下讲学或议论文艺之地。
眼底(yǎn dǐ)的意思:指深藏在心底的感受、情感或意思。
以还(yǐ huán)的意思:以同样的方式回报或回应。
永新(yǒng xīn)的意思:永远新鲜、永不陈旧
于是(yú shì)的意思:表示事情发展到某一阶段后,接着发生的结果或动作。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湛若水对颜山农的回信,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首句“永新颜氏贤”,赞美颜山农的贤德,接着“眼底于八环”则表达了颜山农视野广阔,对天下事了如指掌。随后,“如何昨寄书,劝我立杏坛”一句,点明了颜山农在信中鼓励湛若水建立教育的象征——杏坛,以传播知识和道德。
“杏坛宁有几,自生民以还”两句,提出杏坛并非实体存在,而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教育精神的象征。接下来,“夫我异于是,坛在灵台间”表明湛若水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外在的场所,而在内心深处,即“灵台”。
“至近而至远,随默以随言”强调教育应当贴近生活,无论言语还是行动,都应体现教育的真谛。“无行而不与,无地何立焉”则进一步阐述,教育不应局限于特定地点或形式,而应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留心理五典,神越三坟前”表达了湛若水对古代经典的学习和深入理解,以及超越传统,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方法和意义,体现了湛若水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