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牢(bǎi láo)的意思:形容牢固、稳定。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浮玉(fú yù)的意思:形容虚名虚誉,没有实际价值。
绂冕(fú miǎn)的意思:指帝王的礼服。也用来形容权势显赫的人。
槁梧(gǎo wú)的意思:指人老朽无能,形容年老体衰或人才不济。
官道(guān dào)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业道路,也用来比喻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侯王(hòu wáng)的意思:指为王侯而奋斗、努力并最终成功。形容人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捐官(juān guān)的意思:自愿放弃官职或权力
兰烟(lán yān)的意思:兰烟是指兰花的香气,用来比喻高雅、清香的氛围或文化。
聋瞽(lóng gǔ)的意思:形容人耳聋眼瞎,无法听到声音、看到事物,比喻对外界的事物一无所知,缺乏理解能力。
弃捐(qì juān)的意思:放弃、抛弃、不再珍惜
杞梓(qǐ zǐ)的意思:指杞国的梓树,比喻不值得珍惜或重视的东西。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所见(suǒ jiàn)的意思: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
威灵(wēi líng)的意思:指威严而庄重。
翕张(xī zh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急躁、不安。
玉房(yù fáng)的意思:指婚姻之事,特指女子的婚姻。
峥嵘(zh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气势雄伟的样子。
梓材(zǐ cái)的意思:指优秀的人才或材料。
- 鉴赏
这首诗《感遇四首(其四)》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王浍创作,通过寓言式的叙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首句“槁梧蒙绂冕”以枯萎的梧桐树蒙上华丽的冠冕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外表光鲜但实质空虚的社会现象。接着,“峥嵘化侯王”进一步揭示了权贵阶层的崛起,他们虽然出身低微,却能凭借各种手段迅速攀升至高位,象征着社会不公和权力的滥用。
“饵先百牢,兰烟浮玉房”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权贵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享乐,甚至不惜牺牲道德底线。这里的“饵先百牢”可能暗指他们对美食的极度渴望,而“兰烟浮玉房”则可能象征着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背后的腐败与浪费。
“儿女何所见,拜跪色甚庄”则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描绘了普通民众对权贵的敬畏与崇拜,即使在面对不公时也选择沉默和顺从,体现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盲从心理和对权威的盲目崇拜。
“四海正聋瞽,威灵尔翕张”一句,指出整个社会如同聋哑人一般,无法辨别是非,只能被权贵的威势所震慑,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信息闭塞、舆论控制严重的问题。
最后,“哀哉杞梓材,弃捐官道傍”以“杞梓材”比喻人才,表达了对被埋没的真正人才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对社会只重表面、忽视内在价值的现象进行了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强烈批判意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前人观梅雪有怀见寄
相思几欲扣停云,抱疾还嗟老不文。
满眼梅花深雪片,何人野鹤在鸡群。
诗肩相见高如旧,酒甲而今蘸几分。
且向梁园赋清景,自知才思不如君。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一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