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歌谁擐袖,应节渐轻躯。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欢娱(huān yú)的意思:欢乐和快乐。
觊觎(jì yú)的意思:指心生贪欲,垂涎欲得。
偏党(piān dǎng)的意思:指偏袒一方,偏向某个团体或个人。
丝竹(sī zhú)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
无私(wú sī)的意思:指不计较个人得失,毫无私心私利。
相似(xiāng sì)的意思:相似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或性质。
应节(yīng jié)的意思:指根据节日、场合或时令的特殊要求,做出相应的举止、行为或准备。
毡裘(zhān qiú)的意思:毡裘是指粗糙的毡子和毛皮做成的衣物,形容质朴、朴实无华的人或事物。
真相(zhēn xiàng)的意思:
(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 修梵寺 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 菩提达摩 云:‘得其真相也。’”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 竺 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2).谓实任宰相。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 白居易 《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直指(zhí zhǐ)的意思:直接指向、直截了当地指出或表达。
- 翻译
- 红色的宴席上音乐和舞蹈交织,就用它们来带来欢乐。
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杜绝了贪婪的欲望。
在歌声中,谁会挽起衣袖翩翩起舞,随着节奏轻盈地移动身体。
这场景恰好与真实无异,就像满腮胡须的人穿着毛毡制成的衣服。
- 注释
- 红筵:红色的宴会帷幕,形容豪华的宴席。
丝竹:指音乐和乐器,这里代指歌舞。
偏党:偏向某一方,有偏私之意。
觊觎:渴望得到,有贪心或企图的意思。
擐袖:挽起衣袖,形象描述人在舞蹈时的动作。
毡裘:毛毡制成的衣物,古代北方民族的常见服饰。
颔须:颔下胡须,形容人的面部特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欢乐景象,诗人用红色的筛子和丝竹编织的物品作为宴会的装饰,同时也用于游戏娱乐。"直指宁偏党"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宴会中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态度;而"无私绝觊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廉脱俗的情操。
至于"当歌谁擐袖,应节渐轻躯",这里描绘的是宴会中人们随着音乐起舞,衣袖飘扬,身体随着节奏轻盈地摇摆。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宴会的热烈气氛,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乐趣的享受和追求。
最后两句"恰与真相似,毡裘满颔须"则是对宴会中酒酣胸胆、情同兄弟的一种描写。诗中的"恰与真相似"可能是在比喻宴会上人们之间的感情如同兄弟一般真挚无伪,而"毡裘满颔须"则形象地表达了酒宴中人們酩酊大醉,甚至连胡须都沾满了酒意。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士人豪放不羁、热爱生活的个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徐夤在文艺上的功力和审美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