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参薄伽梵,悔作辟支佛。
《辟支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辟支塔》。诗中以“自参薄伽梵,悔作辟支佛”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深刻反思与自我反省。薄伽梵指的是佛陀,而辟支佛则是小乘佛教中的圣者,诗人似乎在探讨自己是否应该追求更高的佛教境界,还是满足于现有的修行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舍利何足言,劫前一枯骨”,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舍利是佛教中佛陀火化后留下的遗物,常被视作圣物。然而,在诗人看来,这些物质上的圣物并不足以成为衡量修行价值的标准,它们只是过去的痕迹,如同“劫前一枯骨”。这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象征或物质,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和精神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佛陀与辟支佛的不同修行路径,以及对舍利等佛教圣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其对于人生意义和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龚发轩先由沅州兵宪改云南提学以外艰未赴服缺复领旧职尝有谮君近视不堪提学者故微谑之
万汇伾伾倚大浑,俊明何敢后君恩。
兵戎珍重仍持节,桃李虚无半在门。
六翮齐云鹏未碍,双瞳如电鉴非昏。
边庭暂假輶轩往,楚水衡山劳梦魂。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