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如僧冷,僧无似我颠。
尘空镜台偈,机落箭锋禅。
从今(cóng jīn)的意思:从今以后;从现在开始。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镜台(jìng tái)的意思:指以镜子为台,用来照明和观看自己形象的台子。比喻以自己为镜,反省自己的言行。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牵连(qiān lián)的意思:指因为某人或某事而牵涉到其他人或其他事,泛指因一人或一事而连累其他人。
无似(wú sì)的意思:无法比拟或无法相比的。
小有(xiǎo yǒu)的意思:稍微有些,略有
幽梦(yōu mèng)的意思:幽梦指的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梦境或幻想。它表示人们在梦中或幻想中所见的事物,与现实世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小有天(xiǎo yǒu tiān)的意思:稍有才华或天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与诗人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禅宗思想和自然界的深刻感悟。首句“我更如僧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僧人的相似之处,但紧接着的“僧无似我颠”则暗示了诗人独特的狂放不羁,这种对比展现了个性的差异。
“尘空镜台偈,机落箭锋禅”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日常生活的琐碎比作镜台上的尘埃,而禅悟则如同箭锋般锐利,穿透了这些表面的杂乱,揭示了内在的真理。这里不仅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心清净、洞察本质的精神,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果入真如境,虚闻小有天”进一步深化了对禅悟境界的描绘,将禅宗的最终目标——达到真如之境,与宇宙万物的微小存在相联系,暗示了在禅悟中,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最后,“从今来往熟,幽梦几牵连”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与禅悟之间关系的加深,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深处的连结和共鸣。这里的“幽梦”可能象征着心灵深处的探索与发现,暗示了诗人通过不断的修行和体验,逐渐与自然、与宇宙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之美和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橘幽篁,一径深曲。
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
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
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
兴尽悲来,醉吟成调古城阴。
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
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沈。
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
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古城阴。
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
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沈。
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
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 ,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与鸥为客。
绿野留吟屐。
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
一亭寂寞。
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
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
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