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名花发,檐间野鸟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迟日(c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很晚了。
春色(chūn sè)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绚丽。
对酒(duì jiǔ)的意思:一起喝酒,共饮美酒。
郊原(jiāo yuán)的意思:指郊外的原野,比喻远离尘嚣,环境幽静。
酒醉(jiǔ zuì)的意思:喝酒过量,醉得不省人事。
名花(míng huā)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时期享有盛名的人或物。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外名(wài míng)的意思:指人在外地的名声、声誉。
晚来(wǎn lái)的意思:迟到、来晚了
幽奇(yōu qí)的意思:幽暗而奇特,形容景物或事物特殊而神秘。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 翻译
- 阳光充足的郊外景色宜人,春天握着藜杖散步欣赏。
这次出行确实不错,面对美酒沉醉其中又何妨。
竹林外有名贵的花儿盛开,屋檐下有野鸟好奇地张望。
傍晚时分登上楼阁远眺,山水景色更加幽深奇特。
- 注释
- 迟日:阳光充足的日子。
杖藜:手杖。
春色:春天的景色。
端:确实。
恶:不好。
对酒:对着美酒。
醉:喝醉。
名花:名贵的花。
发:盛开。
檐间:屋檐下。
窥:偷看。
晚来:傍晚。
登阁:登上楼阁。
山水:山水景色。
幽奇:幽深奇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野游玩的画面,充满了闲适与自然之美。诗人以“迟日”开篇,表达了对悠长白昼的享受和珍惜。而“郊原好”则指向了郊外的原野,这里的“好”字蕴含着诗人的情感,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杖藜春色随"则描绘了一位老者手持拐杖,在春天的田野间散步的情景,春色的随行,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生机。
“此行端不恶”一句,诗人自谦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好,这里的“端”字有着整齐、和谐之意,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对酒醉何辞"则表现了诗人饮酒至醉,对于生活的享受和放松,没有任何辩解。
下片转换了景象,“竹外名花发”描绘了一幅竹边名花盛开的情景,而“檐间野鸟窥”则是窗棂之间有野鸟探头窥视,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晚来登阁望,山水更幽奇”,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高阁眺望远方,发现山水之间更加幽深奇异。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无尽的赞叹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郊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讨源书屋对雨
昨日慈辇扶赏荷,今朝问安仙苑过。
退即书屋理庶政,密云忽隐西山螺。
殿廷教射有故事,昼长值此几暇多。
更番引见已颁敕,院外早则侍卫罗。
罢之翻廑劳来往,宁趁未雨观如何。
抨弦发羽不数队,须臾飞点倾滂沱。
塞山较猎忆往岁,习武那辞烝涉波。
中的有赐视各艺,湿衣之赉仍同科。
陡怀三军冒炎潦,不遑他矣攻蓬婆。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