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经纶(jīng lún)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组织的才智和智慧。
寇盗(kòu dào)的意思:指盗贼、强盗。
里长(lǐ cháng)的意思:指村庄或社区中的负责人,也可泛指地方官员。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日色(rì sè)的意思:指太阳的颜色,比喻光明和美好。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眺览(tiào lǎn)的意思:远远地观看,眺望景色。
雨水(yǔ shuǐ)的意思:雨过之后天空放晴,比喻困难过后,前景变得明朗。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巍所作的《再登黄台》。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登临黄台时所见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
首句“古台重眺览”,点明了地点和行为——诗人再次登上古老的黄台,眺望远方。接着,“日色带沙黄”一句,以日色映衬出黄沙的景色,营造了一种苍茫辽远的氛围。
“雨水三春少,风烟万里长”两句,通过对比三春之雨的稀少与万里风烟的绵延,展现了边疆之地的荒凉与辽阔,同时也暗示了边塞的动荡不安。
“时时防寇盗,处处罢耕桑”则直接揭示了边塞地区因战乱频仍而造成的社会动荡,人们生活困苦,无法正常耕作,反映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
最后,“老泪不须堕,经纶有庙堂”表达了诗人虽感伤于边塞的现状,但仍然相信国家的治理者能够妥善处理边事,维护国家安宁的决心与信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边塞景象的描绘,也有对国家治理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