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晴堪定,阳来蔼未央。
是虽年已晚,最喜日初长。
自报黄钟动,谁将弱线量。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荒寒(huāng hán)的意思:荒凉寒冷的样子。
昏黄(hūn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线昏暗,色彩暗淡。
刻漏(kè lòu)的意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比喻光阴易逝。
鲁阳(lǔ y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粗鲁、不文明。
南陆(nán lù)的意思:指南方的陆地,也泛指南方地区。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上开(shàng kāi)的意思:指事物逐渐显露或发展出来。
宿昔(sù xī)的意思:很久以前的时光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未央(wèi yāng)的意思:指永远不会结束或终结的状态,也指无穷无尽、无法计算的数量。
辛苦(xīn kǔ)的意思:指劳累费力、辛辛苦苦的工作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循环。诗人以“至后晴堪定,阳来蔼未央”开头,巧妙地运用了“晴”和“阳”两个字,既点明了天气的晴朗,也暗示了太阳的温暖,为全诗奠定了明亮而温暖的基调。
接着,“是虽年已晚,最喜日初长”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冬季日长的喜悦之情。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诗歌在沉静中透露出一丝希望与期待。
“自报黄钟动,谁将弱线量”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黄钟的动意味着时间的流转,而“弱线量”则可能是指测量日影的工具,暗示着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荒寒无刻漏,宿昔已昏黄”描绘了一幅冬日荒凉而寒冷的画面,但“无刻漏”三字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宿昔已昏黄”则可能是对夜晚降临的描述,暗含着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天上开南陆,人间入寿乡”两句,诗人将视角从自然转向人类社会,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鲁阳惊昨梦,辛苦系扶桑”则以鲁阳挥戈止日的典故,表达了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追求幸福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生活、宇宙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情感。
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
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
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
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
南山依旧翠倚,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
万蕊金寒,三秋梦好,曾记餐英清咏。斓斑泪沁。
怕节去蜂愁,雨荒烟暝。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
乱石排天倚岚壁,苔痕不犯松乔迹。
上通群帝集台斗,下凿十洲通碣石。
树呼清风杂今古,山遗宿润从开辟。
丹翁曾同玉女醉,樵者亦见仙人弈。
云飞磴道晴掩冉,露湿衣裳香滴沥。
洞中灵君来不来,鹤归冲落桃花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