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其六十七》
《宫词·其六十七》全文
宋 / 王仲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动植(dòng zhí)的意思:指动物和植物。

恩数(ēn shù)的意思:恩德的数量。

华滋(huá zī)的意思:形容文采华丽、富有滋味。

累累(lěi lěi)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到不可胜数或积累到极大的程度。

荔枝(lì zhī)的意思:指事物的内外不相称、不协调,形容事物的外表与内在状况不一致。

露华(lù huá)的意思:指春天到来,大地上的花朵开始绽放。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玉墀(yù chí)的意思:指帝王的御座。

宰臣(zǎi chén)的意思:指担任宰相或高级官员的人,也用来形容权势显赫的人。

朱实(zhū shí)的意思:指红色鲜明、真实可靠。

注释
仁:仁爱,慈善。
植:植物。
露华:露水的光泽。
滋:滋润。
朱实:红色的果实,通常指荔枝。
累累:形容果实繁多。
玉墀:玉石台阶,古代宫殿中的装饰。
庙堂:朝廷,官署。
恩数:皇上的恩典。
渥:深厚,丰厚。
宰臣:宰相,高级官员。
赐:赏赐。
翻译
仁爱之心渐渐感动万物,植物上露水滋润生长,红果实一颗颗紧密排列在玉石台阶旁。
听说朝廷恩惠深厚,宰相新近赏赐了荔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生活图景,透露出一丝春日的温馨与皇家恩泽的慷慨。

“仁渐动植露华滋”一句,以柔和的笔触勾勒出春天植物逐渐萌芽、露珠滋润的情景。这里的“仁渐”指的是君主之仁,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皇上的恩惠。

接着,“朱实累累近玉墀”具体描绘了宫中果实成熟的景象。“朱实”即红色的果实,可能是荔枝或其他水果,累累指的是果实的丰硕和繁多。这些果实生长在靠近白玉石阶的地方,显示出皇家园林的富饶与精美。

“闻道庙堂恩数渥”一句,则转向了宫廷内的宗教或礼仪活动。“闻道”意味着听说,而“庙堂恩数渥”则是指在庙堂中进行的一系列祭祀或赐福活动,显示出皇帝对臣民的关怀和恩惠。

最后,“宰臣新赐荔枝时”具体展示了这样的恩泽实践。宰相作为高级官员,能够获得皇上最新赏赐的荔枝,这不仅是物质上的馈赠,也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宫廷生活中恩泽的展示,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家恩惠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宫廷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介绍

王仲修
朝代:宋

王仲修,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家开封。圭子。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八年,以著作佐郎为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宋会要辑稿》卷选举三三之一四)。元丰四年(一○八一),坐谒告淮南时所为不检,冲替(同上书职官六六之一五)。七年,为著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勒停。元符三年(一一○○),为其父王圭诉冤,尽复圭故官谥赠。事见《东都事略》卷八○《王圭传》。
猜你喜欢

冬日呈郭明远二首·其二

底事遑遑不见容,秋来又见走西东。

四时花月搜吟内,万里江山险阻中。

归去但应存舌在,愁来莫更笑途穷。

从今贾马休谈咏,恐起霜天刮面风。

(0)

发庐陵

不作钉根桑,翻为凌飙蓬。

五年三羁旅,羞哭畏途穷。

今者人事缚,宛然游羿弓。

谁尸造物柄,鼓我吹嘘中。

云航闹急桨,势夺编蒲风。

黄洲转头失,旋指墨潭东。

旅雁声其俦,四五翩书空。

暝色天水接,俯仰双青铜。

幽情随岸惬,眇与鱼鸟通。

酒力秋后叶,扶衰借霜红。

诗敌千蛇矛,稍取别愁攻。

男儿贵健决,吾岂专栖雄。

(0)

癸酉岁暮寿春道中五首·其二

有鸟有鸟高飞鸿,哀鸣嗷嗷只影东。

枯声策策霜后叶,狂态骚骚空际蓬。

秋毫不碍挂天斗,一气正在胚腪中。

客邪中饥乱心曲,短裘垢袜催衰癃。

(0)

题东老庵

收拾精神归卷内,了无非誉入怀中。

祇因庭树藏春色,更有琴书继古风。

学道固非原宪病,好贤谁信孟尝穷。

清尊犹剩回仙酒,万家悠然一醉空。

(0)

孔林

汉陵玉匣尽,秦山银海空。

干戈百世后,独完先圣宫。

树有千年色,门无数仞崇。

盛德包覆载,遂顺因所宗。

坐若颜闵后,颇闻邹鲁风。

抚膺感遗言,零落涕沾胸。

(0)

野夫生长仁皇世,再见仁皇御太平。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刘克庄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