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秫足新酿,亦有书与琴。
聊为招隐篇,往和岩中唫。
白驹(bái jū)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
尘虑(chén lǜ)的意思:指琐碎的忧虑或烦恼。
达士(dá shì)的意思:聪明智慧、才智出众的人。
大隐(dà yǐn)的意思:指逃避世俗纷扰,隐居山林或深山老林中的意思。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独对(dú duì)的意思:单独面对,没有帮助或支持
粉署(fěn shǔ)的意思:指人的容貌变得苍白无力,精神恍惚。
峰峦(fēng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峰连绵起伏的景象。
高阁(gāo gé)的意思:形容地位高,权力大,或者形容人远离尘嚣,生活清净。
苟同(gǒu tóng)的意思:指没有自己的主见,盲从他人的意见或行动。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花木(huā mù)的意思:指花草树木,泛指各种植物。
华簪(huá zān)的意思:指华丽的头饰,比喻虚有其表的外在装饰。
积翠(jī cuì)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绿叶丛生。
交集(jiāo jí)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
流泉(liú q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涌出,喻指文章或言辞流畅而有力。
门巷(mén xiàng)的意思:指小巷、背街小巷,也用来形容狭窄的地方。
披襟(pī jīn)的意思:解开衣襟,露出胸怀。形容坦率、豪放、大度。
平明(píng míng)的意思:平明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也就是早晨的时候。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穷登(qióng dēng)的意思:指人或物处于极度贫困、困顿的境地。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山岑(shān cén)的意思:形容山势陡峭高耸。
沈沈(shěn shěn)的意思:形容非常沉重或深沉。
势交(shì jiāo)的意思:形势相交,势力交错。
爽气(shuǎng qì)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愉快。
魏阙(wèi quē)的意思:指人才被埋没,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吾土(wú tǔ)的意思:指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遐心(xiá xīn)的意思:遥远的心思,远离现实的思考
新酿(xīn niàng)的意思:指新的事物经过时间的酝酿,变得更加成熟完善。
轩窗(xuān chuāng)的意思:指高大、宽敞、明亮的窗户,也用来形容屋子豪华富丽。
遥遥(yáo yáo)的意思:非常远。
遥望(yáo wàng)的意思:远远地看着,期待着或思念着。
异方(yì fāng)的意思:
(1).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 受醢, 箕子 详狂?” 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
(2).指异域;异国。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 ,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 宋 曾巩 《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
(3).指他乡;外地。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行酖》:“盖食物初炽,入银器必变黝色,而按臣以法官孑身居异方……每疑下人进酖。”
(4).不同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失题诗:“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5).特别的药方。 清 龚自珍 《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扬州而媵以诗》:“异人延年无异方,能使寸田生异香。”
郁沈(yù shěn)的意思:形容心情沉重、忧愁、郁闷。
园庐(yuán lú)的意思:指田园般的住所,比喻清雅而宜人的居所。
招隐(zhāo yǐn)的意思: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紫塞(zǐ sāi)的意思:紫色的关隘,指险要的关隘或边塞。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黄溍所作,名为《题杜左司西岩诗卷后》。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首句“吾闻古达士,大隐非山林”,开篇即点出主题,说明真正的隐士并非一定要遁入深山老林,他们可以在繁华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如何鹓鹭间,白驹起遐心”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隐士比作在鹓鹭(群鸟)间的白驹,虽身处于喧嚣之中,却能激发出向往自由、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遥遥望故山,紫塞缭以深”描绘了隐士对故乡山川的思念之情,紫塞象征着遥远而神秘的故乡,其深邃的轮廓勾勒出一种既遥远又令人向往的意境。“峰峦势交集,积翠千万寻”进一步描绘了故乡山峦的壮丽景色,积翠形容山色之浓绿,千万寻则夸张地表现了山峰之高耸。
接下来的几句“园庐在其下,门巷常愔愔。轩窗带流泉,花木久成阴”细致地描绘了隐居之所的环境,园庐、门巷、轩窗、流泉、花木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展现出隐士生活中的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终然恋魏阙,未忍投华簪”表达了隐士虽然热爱隐居生活,但内心仍怀有对朝廷的眷恋,不愿完全放弃官场的荣华。“平明奉朝退,粉署郁沈沈”描述了隐士在清晨处理完政务后,回到官署的情景,粉署指官署,沈沈形容官署的庄重与威严。
“披襟坐高阁,独对西山岑”描绘了隐士在高阁上独自面对西山的情景,这里的“西山岑”可能是指诗人想象中的故乡或理想之地。“爽气坐可致,尘虑安能侵”表达了隐士在自然美景中获得心灵的净化,远离了世俗的烦恼与忧虑。
最后,“勿云须吾土,始用穷登临。异方苟同得,视古犹视今”强调了真正的隐逸并不局限于一地一土,只要心境达到,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聊为招隐篇,往和岩中唫”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呼唤那些渴望隐逸生活的人们,一起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