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一年做官忧虑重重,文书堆积如山压心头。
夜晚铃声常常惊醒,秋天的到来更是忧虑加深。
疲倦并非源于内心深处,闲暇时却常与疾病相伴。
短暂的休息只有十天,病魔啊,你究竟还想索取什么?
- 注释
- 一载:一年。
为官:担任官职。
忧:忧虑。
文书:公文。
压头:堆积如山。
枕铃:夜晚的铃声。
警夜:惊醒夜晚。
筑甬:修建甬道(可能指繁忙的工作)。
更惊秋:秋天更加增添忧虑。
倦:疲倦。
岂:难道。
心至:内心深处。
閒:闲暇。
息肩:放下肩头的重担(比喻卸下职务)。
仅旬耳:仅仅十天。
二竖:古人称疾病为二竖,这里指病魔。
欲何求:想要什么。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的《病中有感四首(其二)》。诗人以个人从政生涯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繁琐公务和疾病缠身的感慨。首句“一载为官忧”直接揭示了作者担任官职一年来内心的忧虑,文书堆积如山,压力巨大。接着,“文书每压头”形象地描绘出文书之多,仿佛重压在心头。
“枕铃常警夜”写夜晚时分,铃声不断提醒着诗人政务未完,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工作的牵绊。而“筑甬更惊秋”则通过秋意的来临,暗示时光流逝,自己却未能得到片刻的闲暇。诗人感叹“倦岂因心至”,疲劳并非单纯因为身体劳累,更是精神上的疲惫。
“閒常与病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无法享受清闲时光的无奈,疾病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与他共谋生活的伙伴。最后两句“息肩仅旬耳,二竖欲何求”,“二竖”在这里借指疾病,诗人自嘲说,即使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疾病似乎也在期待着什么,暗示疾病的顽固和不放过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官场生活和疾病体验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和无奈情绪,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今础至蕲春同话一署因及旧事州茂才袁道长兄弟翩然相顾各以诗章见赠走笔步韵答其一
因谈旧事各空书,犹幸皇华出有车。
驹絷谁从之子屋,凤歌频接楚狂舆。
自怜今日双星使,同是当年太乙儒。
不谓逢君倾盖语,南金双锡满征裾。
过临川见张受先明府共商今古有怀
未信今人非古人,今人视古当更真。
兴来不妨高自位,须知立位先立身。
我亦此身惧靡立,赖君接引方孜伋。
与君性命图初终,宁独气声同呼吸。
祇今吏治疾奔趋,此间不可无君徐。
祇今词苑求卑密,此间不可无余疏。
疏怀久矣独踽踽,是日逢君欣欲舞。
相期兹情力持今,岂曰区区孤尚古。
拟勤王
戎衣试长短,战马问瘦肥。
朝驰羽檄至,暮拂剑光飞。
恭承明主诏,行伍有光辉。
亲随十千众,性命总相依。
怀恩俱不浅,报国敢从违。
挥戈从此去,所向必重围。
矢心坚士气,先发锐兵机。
一鼓清郊野,百战绝奴归。
群酋纷狼藉,抱鞍泣落晖。
立使胡气尽,大展庙堂威。
功成与诸将,终令识名希。
汀山车中却寄汪皖公明府
里公必谀令,毋论贤否伦。
谀言不从心,有识所不珍。
当事责名誉,舆歌杂赝真。
五岭南天外,吏治总声循。
潮广复千里,于揭尤海滨。
今之为都者,谁可甘朴淳。
频年山海孽,欲尽蚩蚩民。
皮肉供兵火,沟壑半吟呻。
嗟哉刍牧少,翻令司牧嗔。
十里闻蟪蛄,千家见鹄鹑。
不谓六月霜,忽动九重春。
吁帝哀茕独,得公果仁人。
视伤疮痏日,思艰共苦辛。
抚摩足元气,藏喻一恕身。
及兹多故日,方知静者神。
休然至治理,简默所繇臻。
邑亦遂无事,今昔可具陈。
而我于役竣,适公下车晨。
七月观风草,心口各有因。
即今王程步,饥渴动征轮。
回首岐峰北,弦歌想日新。
眷言还相勖,庶以慰情亲。
《汀山车中却寄汪皖公明府》【明·郭之奇】里公必谀令,毋论贤否伦。谀言不从心,有识所不珍。当事责名誉,舆歌杂赝真。五岭南天外,吏治总声循。潮广复千里,于揭尤海滨。今之为都者,谁可甘朴淳。频年山海孽,欲尽蚩蚩民。皮肉供兵火,沟壑半吟呻。嗟哉刍牧少,翻令司牧嗔。十里闻蟪蛄,千家见鹄鹑。不谓六月霜,忽动九重春。吁帝哀茕独,得公果仁人。视伤疮痏日,思艰共苦辛。抚摩足元气,藏喻一恕身。及兹多故日,方知静者神。休然至治理,简默所繇臻。邑亦遂无事,今昔可具陈。而我于役竣,适公下车晨。七月观风草,心口各有因。即今王程步,饥渴动征轮。回首岐峰北,弦歌想日新。眷言还相勖,庶以慰情亲。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167c69e6111eb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