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骑为一队,万骑为一军。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朝践(cháo jiàn)的意思:指每天早晨起床后,立即踏上行程,努力奋斗。
褫魄(chǐ pò)的意思:褫魄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表示剥夺某人的精神、灵魂或意志。
春雷(chūn léi)的意思:指春天雷声,比喻激起人们革命斗志的事物或人。
道边(dào biān)的意思:指在道路旁边。
裹头(guǒ tóu)的意思:指遮蔽、掩盖真相或事实。
胡儿(hú ér)的意思:形容人行动放纵,不拘束。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惊蛇(jīng shé)的意思:惊蛇是指惊动蛇,比喻不慎引起危险或麻烦。
隆隆(lóng ló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有力。
马前(mǎ qián)的意思:指事物发展或行动的先后次序颠倒。
乞降(qǐ xiáng)的意思:向对方请求投降
千骑(qiān jì)的意思:指千人骑马的队伍,也用来形容人数众多的队伍。
如雨(rú yǔ)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如雨一般。
射生(shè shēng)的意思:指人们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积极开展工作,追求进步和成功。
头颅(tóu lú)的意思:头部,脑袋。
蜿蜿(wān wān)的意思:形容东西弯曲曲折,如河流、小路等。
檄书(xí shū)的意思:檄书是古代用于传达战争、政治等重大消息的书信,形式严肃、内容犀利。
虚发(xū fā)的意思:形容枪支射击时没有发出声音或没有击中目标。
榆关(yú guān)的意思:榆关是指古代中国的边塞重要关隘,也用来比喻重要的关键时刻或关头。
直到(zhí dào)的意思:表示一直持续到某个时间点或某个情况发生。
- 注释
- 千骑:形容骑兵众多。
万骑:数量极多的骑兵。
狼山:地名,可能指北方山脉。
榆关:古代边关,位于今辽宁丹东。
羽箭:装饰羽毛的箭,象征精准。
虚发:空发,这里指从未失手。
祁连:地名,在今甘肃省。
雁群:比喻信使或消息。
春雷:战争结束的象征。
阵鼓:战鼓。
惊蛇:形容箭矢飞快。
生弩:实战中的强弩。
落蕃遗民:战败后留下的外族人。
褫魄:丧失勇气。
竞裹:争先恐后。
头颅:头部,这里指生命。
黄龙府:古代地名,可能指敌方要塞。
- 翻译
- 千骑组成一队,万骑构成大军。
早晨踏过狼山的雪,傍晚宿营在榆关的云间。
将军的箭从不失手,直射到祁连山,不见大雁群。
隆隆春雷响起,如同战鼓收声,蜿蜒曲折的蛇形箭矢发射出猎生的弩弓。
被击败的番邦遗民站立路边,白发如霜,泪水如雨。
敌人的魂魄被夺,犹如困兽,只敢低头不敢言语。
战场上求降者在马前起舞,檄文连夜送达黄龙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军队出塞作战的壮丽场景。诗人以“千骑”、“万骑”展现了军队的规模宏大,行进中“朝践狼山雪,暮宿榆关云”,表现出征途的艰辛与豪迈。接着,通过“将军羽箭不虚发”和“直到祁连无雁群”,赞美了将领的英勇和军队的精准打击。
战鼓在春雷声中收起,暗示战争即将结束。接下来的“蜿蜿惊蛇射生弩”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战后,被征服的胡人“落蕃遗民”只能“白发如霜泪如雨”,形容他们悲凉的境遇。面对胜利者,他们“褫魄胡儿作穷鼠”,惶恐至极。最后,“阵前乞降马前舞,檄书夜入黄龙府”,象征着敌人的投降和胜利者的凯旋。
整体来看,这首《出塞曲》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宋军的英勇和征伐的胜利,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具有深刻的战争反思。陆游作为南宋爱国诗人,其作品常常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