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苦不早,登科苦不迟。
虽有圣贤质,亦为物所移。
仰愧而俯怍,于道已相离。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羁(bù jī)的意思:指个性独立,不受拘束的状态或行为。
登科(dēng kē)的意思:指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授予功名或官职。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勤志(qín zhì)的意思:勤奋有志向。
善不(shàn bù)的意思:善良的人不会做坏事。也指有些人天性善良,不会做出坏事。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贤质(xián z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有才德。
相离(xiāng lí)的意思:指两个物体或人之间距离远离,不再接触或相互影响。
一善(yī shàn)的意思:指一个好的行为或善举,有时也表示一个好的品德或美德。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欲以(yù yǐ)的意思:想要以...来...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足称(zú chēng)的意思:形容称赞、夸奖的话语非常恰当和贴切。
这两首诗都是明朝李贤的诗作,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体现了作者对学问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第一首诗《游学苦不早,登科苦不迟》表达了诗人对学习的紧迫感和对圣贤品质的追求。他强调了早期游学和及时登科的重要性,即使有天赋,也需抵御外界诱惑,保持坚定的志向。诗人自谦为中人之才,不敢妄想超脱世俗,除非有殷切的求知之心。他感到惭愧和不安,因为若不能坚守大道,再好的品德也无法实现。
第二首诗《大言人皆有践之岂不难所以坐终日兢兢不自安》则更加深入探讨了圣贤之道。诗人指出,尽管大道理人人皆知,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所以他终日谨慎,不敢懈怠。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仅限于书本知识,更在于内心的洞见和对情感的约束,以及通过“四端”(仁、义、礼、智)来检验自己的行为。诗人倡导回归内心平静,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和实践圣贤之道。
总的来说,李贤的这两首诗都体现了他对道德修养和学术追求的严肃态度,以及对个人修行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