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此齐鲁民,被歉已连年。
富者日以贫,贫者更磬悬。
常经(cháng jīng)的意思:经常遇到的事情
反躬(fǎn gōng)的意思:指主动放弃自己的权益或利益,为他人让步或牺牲自己的利益。
丰端(fēng duān)的意思:形容文章、言辞丰富而有条理。
富家(fù jiā)的意思:指富裕的家庭。
苟延(gǒu yán)的意思:苟延指勉强延续生存,苟且延长时间。
家难(jiā nán)的意思:家庭困难,家境不好。
连年(lián nián)的意思:连续多年
民艰(mín jiān)的意思:指民众艰苦困难的生活状况。
贫室(pín shì)的意思:指贫穷的房屋或住所。
切切(qiè qiè)的意思:形容非常迫切、殷切、急切。
切念(qiē niàn)的意思:指非常关心、牵挂,忧虑不已。
磬悬(qìng xuán)的意思:磬悬是一个形容词,意指事情或情况非常危险,就像悬在磬上一样。形容局势紧张或危险,一触即发。
任恤(rèn xù)的意思:宽容、宽恕。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无能(wú néng)的意思:缺乏能力、无法胜任或无法有效处理事情
先自(xiān zì)的意思:先自在这里指的是自己先行动起来,率先做某事。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咏物(yǒng wù)的意思:以物品为题材进行表达、描写或赞美。
杂咏(zá yǒng)的意思:杂咏指的是以诗歌形式对多种事物进行吟咏、描写或赞美。
在得(zài de)的意思:指在某种情况下获得了好处或利益。
自责(zì zé)的意思:自责是指对自己的过错或错误行为感到内疚并进行反省和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
一言以蔽之(yī yán yǐ bì zhī)的意思:用一句话来概括或总结全面的情况。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杂咏四首示东省巡抚及诸臣》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山东(齐鲁之地)百姓连年歉收,生活困苦的深切忧虑和同情。
首句“杂咏非咏物,切切念民艰”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并非单纯咏物,而是深切关注民众的疾苦。接下来的“反躬先自责,调幕无能焉”,表明诗人反省自身,意识到面对民众的困境,自己作为统治者在调和局面、解决问题上能力有限,流露出深深的自责与无奈。
“嗟此齐鲁民,被歉已连年”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山东百姓连年遭受歉收之苦的同情。接着,“富者日以贫,贫者更磬悬”描绘了社会贫富差距加剧,富人日渐贫困,穷人更是雪上加霜的惨状。这种描述不仅揭示了社会不公,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计口纵授食,日月乃苟延”指出即便尽力救济,民众的生活也只是勉强维持,暗示了救助措施的局限性和问题的复杂性。最后,“任恤有常经,为之在得权。设任贫室索,富家难尽全”表达了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应遵循常规,但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困难群体的感慨。这反映出在封建社会背景下,政府资源有限,难以彻底解决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
“一言以蔽之,赐丰端赖天”总结道,要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的饥荒问题,依赖于自然的丰饶,即依赖于天意。这一观点既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局限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解决民众疾苦的复杂性和难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