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蜀(bā shǔ)的意思:指蜀地,古代巴国与蜀国的合称,泛指巴蜀地区。
笔阵(bǐ zhèn)的意思:指文字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
从使(cóng shǐ)的意思:表示尽管或虽然,用来引出一种情况或条件,但最终结果并不如人们所预期。
黩兵(dú bīng)的意思:指不听指挥,独自行动,不服从统一指挥的士兵。
烽燧(fēng suì)的意思:指火炬和烽火,用以比喻战争和军事行动。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积粟(jī sù)的意思:积存粮食,储备食物。
旌旂(jīng qí)的意思:指旗帜和旗杆,比喻权势、声威等。
犬羊(quǎn yáng)的意思:指狗和羊,比喻人民和官吏。
谈话(tán huà)的意思:指人们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行为。
乡荣(xiāng róng)的意思:指家乡的荣誉,也可以用来形容乡亲们的团结和共同进步。
- 翻译
- 崤函之地的客人享受着欢乐,巴蜀故乡显赫荣耀。
在风雪中怀揣着书信的梦想,旗帜飘扬伴随使者出行。
战争的烽火已经平息,储存的粮食足以让犬羊安宁。
在同谷之地我们曾有过交谈,深知你文笔如战场横扫千军。
- 注释
- 殽函:古代地名,泛指函谷关一带,这里指客居之处。
巴蜀: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今四川和重庆一带。
旌旂:旗帜,古代用于指挥或标志身份。
烽燧: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烽火台。
积粟:储存的粮食,象征富饶和平定。
同谷:古地名,在今甘肃省。
笔阵:比喻文思敏捷,如军队列阵。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送蒲君赴陜西漕属》。诗中表达了对蒲君即将前往陕西任职的祝愿与期待。"殽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以崤函之地的壮丽景色和巴蜀故乡的荣耀为背景,展现了蒲君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新旅程的喜悦。"风雪担书梦,旌旂从使行",通过描绘风雪中的读书梦和出使的旌旗,表现了蒲君肩负使命的决心和志向。
"黩兵烽燧息,积粟犬羊平",希望他在任期间能带来和平,消除战争烽烟,积累粮食,使百姓安居乐业。最后两句"同谷曾谈话,知君笔阵横",回忆了与蒲君的交谈,表达了对他的文才和治理能力的信心,相信他能在笔墨间挥洒自如,解决政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寄寓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治政的期望,体现了宋人送别诗常见的深情厚谊与政治寓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