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太 白 胡 僧 歌 唐 /岑 参 闻 有 胡 僧 在 太 白 ,兰 若 去 天 三 百 尺 。一 持 楞 伽 入 中 峰 ,世 人 难 见 但 闻 钟 。窗 边 锡 杖 解 两 虎 ,床 下 钵 盂 藏 一 龙 。草 衣 不 针 复 不 线 ,两 耳 垂 肩 眉 覆 面 。此 僧 年 几 那 得 知 ,手 种 青 松 今 十 围 。心 将 流 水 同 清 净 ,身 与 浮 云 无 是 非 。商 山 老 人 已 曾 识 ,愿 一 见 之 何 由 得 。山 中 有 僧 人 不 知 ,城 里 看 山 空 黛 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钵盂(bō yú)的意思:指富贵、荣华的象征。
草衣(cǎo yī)的意思:指贫穷、贫困的衣着。
城里(chéng lǐ)的意思:城市内部;城市中心
黛色(dài sè)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丽和婉约。
得知(dé zhī)的意思:获得了某个消息或信息。
耳垂(ěr chuí)的意思:耳朵下垂的部分,指人的耳朵。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胡僧(hú sēng)的意思:指没有正当身份、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兰若(lán rě)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具有高洁的气质。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楞伽(léng jiā)的意思:指人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两虎(liǎng hǔ)的意思:两个老虎。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年几(nián jǐ)的意思:指年纪不大或不到成年的年轻人。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青松(qīng sōng)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或事物。
入中(rù zhōng)的意思:进入中央,指得到重要的职位或地位。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僧人(sēng rén)的意思:僧人指的是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商山(shāng shān)的意思:商山指的是商朝时期的商山,也可以泛指商朝时期的商国。在成语中,商山代表了商朝时期的繁荣和昌盛。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十围(shí wéi)的意思:指周围围绕的一切事物都与某个中心紧密相连,无法独立存在。
锡杖(xī zhàng)的意思: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一龙(yī lóng)的意思:指同一种事物或现象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出现。
由得(yóu de)的意思:由得表示某事情的结果或程度由自己决定,自己能够决定或支配某种情况。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商山老(shāng shān lǎo)的意思:商山老指的是商山上的老人,比喻有经验、有智慧的长者。
无是非(wú shì fēi)的意思:指人不分是非,不辨是非曲直,不分正邪是非,不管是非曲直,也可指言行放纵,不顾是非曲直。
两耳垂肩(liǎng ěr chuí jiān)的意思:指两耳朝下垂,形容人的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 注释
- 胡僧:外国来的和尚。
太白:山名,指太白山。
兰若:佛教术语,指寺庙。
楞伽:佛经名,这里指深奥的佛法。
中峰:山的中央高峰。
锡杖:和尚用的法器,可以驱邪。
钵盂:和尚用来化缘和吃饭的碗。
草衣:用草编成的衣服,表示简朴。
年几:多少岁。
十围:形容树木粗大,大约十人合抱。
流水:比喻心境平和、清净。
浮云:比喻超然物外,不涉世事。
商山老人:可能指一个隐居的高人。
愿一见之:希望再见他一次。
山中:指僧人隐居之地。
空黛色:远望山色空蒙的样子。
- 翻译
- 听说有个胡僧在太白山,寺庙距离天空仿佛三百尺高。
他手持楞伽经进入中峰,世人难以见到他,只能听到寺中的钟声。
窗边的锡杖能驱散两虎,床下的钵盂中藏着一条龙。
他穿着草衣,既无针线缝制,两耳垂至肩,眉毛遮住了脸。
这僧人的年龄无人知晓,他曾亲手种植的青松如今已有十人合抱那么粗。
他的心像流水一样清澈,身体像浮云般超脱于世俗是非之外。
商山的老人已经认识他,希望能再见一面,却不知如何实现。
山中有这样一位僧人却不为世人所知,城中人远望青山,只见空蒙的黛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胡僧在太白山中修行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胡僧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胡僧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高远境界。
“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仙境般的氛围,胡僧居住的地方仿佛接近天堂,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又敬仰的情感。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胡僧,而是通过他的法器——楞伽经以及寺庙中的钟声,来暗示胡僧的存在和他所在的神秘之地。这种间接表达方式增添了诗歌的深邃和神秘色彩。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这两句描写了胡僧生活中的奇特景象,其中“锡杖”可能是用作驱邪之物,而“两虎”则可能是胡僧的侍卫或护法;“床下钵盂藏一龙”则更添了一份神秘与仙气,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龙族。
“草衣不针复不线,两耳垂肩眉覆面。”这里描述了胡僧的装扮,他穿着由草织成的衣服,没有缝合的痕迹,而且他的耳朵很长,几乎遮住了面容,这样的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常与仙人相联系。
“此僧年几那得知,手种青松今十围。”诗人对胡僧的年龄表示了好奇,同时也描绘了胡僧的手中种植的青松已经长成,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力的旺盛。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这两句表达了胡僧的心境,他的心如同流水一般清澈,同时他的身体也像浮动的云朵一样,与世俗的善恶无关。
“商山老人已曾识,愿一见之何由得。”诗人通过自称“商山老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胡僧的认识和渴望再次见到他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难以实现的复杂情感。
最后,“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则是诗人站在俗世的角度,表达了对于山中胡僧生活的无知和向往,以及对那座山的美丽和神秘之处的赞叹。这里的“空黛色”可能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胡僧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接近大自 然的修行者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