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百舌》
《百舌》全文
明 / 汪广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簧舌琤琤巧万端,转令听者多般

争知阿阁春风里,晓日嗈嗈语凤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阁(ā gé)的意思:形容人言谈轻浮、不严肃。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多般(duō bān)的意思:多种多样、各种各样

凤鸾(fèng luán)的意思:凤鸾是指凤凰和鸾鸟,形容美丽优雅的女子。

簧舌(huáng shé)的意思:指人说话时能言善辩、能够巧妙地运用辞令和语言技巧。

听者(tīng zhě)的意思:指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学习他人经验的人。

万端(wàn du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各种各样。

晓日(xiǎo rì)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太阳,比喻新的希望和未来的曙光。

争知(zhēng zhī)的意思:争夺知识、追求学问。

鉴赏

这首明代汪广洋所作的《百舌》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舌鸟的鸣叫声,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

首句“簧舌琤琤巧万端”,形象地描绘了百舌鸟鸣叫声的美妙与复杂,如同乐器发出的音符,千变万化,令人赞叹不已。次句“转令听者觉多般”,进一步强调了百舌鸟鸣声的多样性,使得聆听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之中。

后两句“争知阿阁春风里,晓日嗈嗔语凤鸾”,则将百舌鸟置于更为宏大的自然与社会背景之下。这里,“阿阁”象征着高雅与尊贵,“晓日”代表着新生与希望,“凤鸾”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鸟,常被用来比喻高贵或美好的事物。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不仅赞美了百舌鸟的歌声,更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意义,暗示其声音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百舌鸟鸣叫声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语言流畅,意象生动,富有哲理意味,是明代咏物诗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
汪广洋

汪广洋
朝代:明   字:朝宗   籍贯:江苏高邮   生辰:? ~1379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猜你喜欢

喻客

踏雪相过客定嘉,瓦灯何事冻成花。

捕螳者雀雀忧弹,甘带为且且畏蟆。

寒拾相逢成一笑,触蛮互胜足长嗟。

人生只是争名利,名利看来细似麻。

(0)

喜帅初归剡

吴客多流越,君寻古剡归。

民贫官箠急,岁歉米船稀。

岭鹿三丫入,溪鲈一尺肥。

榆林知可隐,安得翅能飞。

(0)

去年大兵入台仙居幸免今冬屠掠无噍类衣冠妇女相随俱北闻而伤之作俘妇词

初谓无兵祸,那知酷至斯。

相看不敢哭,有死未知期。

儿向草间没,夫随剑口离。

琵琶犹带怨,况是作俘累。

(0)

送张仓移漕广西

宾鸿度月叫秋寒,天怕炎方雨露乾。

绣衣使者持玉节,先送春风入蛋蛮。

岭南日日望行色,湖南百姓争卧辙。

两路行人界上争,去思来暮歌讴接。

广盐变法是谁谋,直至而今病未瘳。

岭上逢人须细问,远方根本是深忧。

广吏从来恃天远,北归南载无空返。

埋轮家世本澄清,无使老蚕自营茧。

莫嫌岭路去逡巡,桂林见说最宜人。

笋样山峰罗样水,锦囊收得越精神。

直声曾动天颜喜,更有元台作知己。

谏坡言路著此翁,所谓如尊乃勇尔。

大苏文章继老苏,魏徵勋业付魏谟。

传家况有黄金印,行入衣冠盛事图。

门下书生知此意,恋恋不为儿女计。

黄花时节送君行,梅花时节迎归骑。

(0)

挽黄助教四首·其一

金鎞刮膜妙通灵,从此昏花不再生。

闻道向来昏醉眼,而今黑白尽分明。

(0)

醉蓬莱·其一寿王司直

算千葩百卉,谁伴东风,早春时候。

唯有江梅,在人间长久。

雪后霜前,冲涉多少,尚精神如旧。

岁岁年年,酴酥饮了,便为公寿。

更向尊前席上,细看人与梅花,棱棱争瘦。

桃李漫山,都落芳尘后。

和气满身,参调玉弦,表天然孤秀。

来岁今朝,星闱雾阁,一卮春酒。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