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书》
《偶书》全文
明 / 罗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闻道苍生泪满衣,病多偶与素心违。

羊裘不著寒江雪,只裹春风钓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钓矶(diào jī)的意思:比喻用巧妙的方法引诱或引导别人。

寒江(hán jiāng)的意思:指寒冷的江河,比喻孤寂、冷清的环境。

江雪(jiāng xuě)的意思:比喻清贫自守,不为外物所动。

素心(sù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心地纯良善良,没有私心杂念。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心违(xīn wéi)的意思:心意相背,内心不一致

羊裘(yáng qiú)的意思:指贪图享受而不思进取的人。

鉴赏

这首诗名为《偶书》,是明代诗人罗伦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渔翁在寒江雪中独卧钓矶的情景,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感慨。

首句“闻道苍生泪满衣”,以“苍生”代指广大民众,点明了诗人关注的是底层百姓的苦难。这里的“泪满衣”形象地描绘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悲苦,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次句“病多偶与素心违”,则揭示了诗人个人境遇与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这里的“素心”可以理解为诗人纯洁高尚的心志或理想,而“病多”则暗示了诗人身体或精神上的困扰,使得他难以实现内心的追求。这句诗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后两句“羊裘不著寒江雪,只裹春风卧钓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选择在寒江雪中独卧钓矶,象征着他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这里,“羊裘”通常与隐士生活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寒江雪”与“春风”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严酷的现实和艰难的环境,后者则象征着温暖与生机。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妥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罗伦
朝代:明

(1431—1478)明江西永丰人,字应魁,改字彝正,学者称一峰先生。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抗疏论李贤起复,落职,谪泉州市舶司提举。次年复官,改南京,居二年,以疾辞归。隐于金牛山,专研经学,开门教授,从学者甚众。嘉靖初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能诗,有《一峰集》。
猜你喜欢

正月十六夜是为耗磨之辰昔人常有赋者夜阑不寐亦戏笔赋之

前宵春色竟如何,驹隙光阴似掷梭。

万户歌声犹夜沸,六街灯火尚星罗。

衰年自真能消遣,此夕何妨说耗磨。

为请花神同一醉,今宵春色较偏多。

(0)

读南钦录奉怀安石先生陆太翁非敢窃附于金兰妄欲自同于臭味第知闻声而应安得抚尘而游遥献二诗自怜一吷不辞秽陋以见归依结想终生披襟何日·其一

海岳呈珍玉笥开,琅函霞绮自天来。

千金不卖长门赋,片语能兼邺下才。

玉屑金声蜚丽藻,锦心绣口妙新裁。

谁言身隐文焉用,自有雄名遍九垓。

(0)

黄子吉同人诏起西粤左辖过访小园时□蜀交警获读子吉滇黔纪略及行间文檄乃北望稽首而呼万岁圣天子故剑之求不在一西粤也子吉索诗为别因赋二律以壮其行为异日凌烟阁中左券·其二

扪虱深谈夜色阑,巴川辽海未安澜。

老臣卧稳东山枕,圣主恩深北阙环。

岂为屏籓铜柱界,请看京观点苍山。

九重宵旰君应念,何日升平慰圣颜。

(0)

寄福唐郡丞蒋公鸣

七闽三山瘴海湄,坐堂亚府口为碑。

渔樵老我空黄发,兄弟惟君是白眉。

有梦尚寻三益径,怀人常赋四愁诗。

鳞鸿闽粤应如织,何日琼瑶慰渴饥。

(0)

朱太史元价以巧夕后五日社集斋头时沴异弥数旬矣是夕雨月交飞阴晴递换诸同好皆有愁霖之赋余得短律二章·其一

星联杓极北,天漏日华东。

下马歌匏叶,逢人问菊藭。

雷声犹破块,蟾影却吹风。

变幻由来事,阴晴一瞬中。

(0)

家仲招饮西醮楼用友人韵即席赋

杰阁栖平莽,清尊傍曲流。

乱峰新霁合,万井积烟收。

酒自高阳侣,人同河朔游。

倚阑情不极,鸥梦正悠悠。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