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德政(dé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或统治者以道德为准则,依法治国,为民众谋利益的政治措施和行为。
帝师(dì shī)的意思:指被尊奉为帝王师傅的人,也可指极有才智的老师。
恩私(ēn sī)的意思:指忘恩负义,不知感恩的人。
方伯(fāng bó)的意思:方伯是指古代官职中的地方长官,也泛指地方上的官员。
公安(gōng ān)的意思:指公共安全,保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机关或组织。
闽粤(mǐn yuè)的意思:指福建和广东两个地方。
去思(qù sī)的意思:去除杂念,静心思考。
社稷(shè jì)的意思:社稷是指国家的神明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生祠(shēng cí)的意思:指为了纪念先祖而建立的祠堂。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万户(wà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的家庭。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 翻译
- 福建广东之地,春风吹过引发无尽思念。
执政三年,百姓歌颂他的德政,无数人家为他建造生祠以表敬意。
他的地位虽至一方诸侯,但深谋远虑如同帝王之师。
他期待着国家安定,普天之下都能感受到他的恩泽。
- 注释
- 闽粤:指福建省和广东省。
诸侯地:古代分封的诸侯统治的区域。
春风:象征政绩和仁政。
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表示尊敬。
方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一种尊称。
帝师:比喻有高超智慧和深远谋略的人。
公安:国家安定。
社稷:古代国家的代称,象征国家和人民。
恩私:恩惠和关怀。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政治理想与个人抱负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美好政绩的怀念和个人的渴望。
"闽粤诸侯地,春风尽去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福建、广东一带地区诸多侯王统治时期的美好记忆已经随着春风的逝去而成为过去的思考。这里的“闽粤”指的是福建和广东地区,古代这些地方曾经是许多侯国的所在地。而“春风尽去思”,则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色,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感。
"三年歌德政,万户绘生祠。"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美好政治成就的赞美和传颂。在古代中国,三年一祭祀祖先或神灵,这里“三年”可能是指某种周期性的庆典活动。而“歌德政”则意味着对善政的颂扬,而“万户绘生祠”则是在形容这种赞美之声传遍了每一个家庭,甚至在人们的居所(即“万户”)中都能听到或看到关于这些美好政治成就的记载和崇拜。
"位极聊方伯,谋深必帝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职位与智慧的自我期许。“位极聊方伯”,意指即便是最低级别的地方官(“方伯”),也能尽展其才华。而“谋深必帝师”,则是在强调如果一个人有着深远的谋略和智慧,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帝王的导师。
"待公安社稷,四海被恩私。"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社会状态的期待。“待公”可能是指等待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物出现,而“安社稷”,则是在表达希望这个人物能够带来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而“四海被恩私”,则是在形容这样的理想统治者,其恩泽能够覆盖到四面八方,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恩惠。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美好政绩的怀念,更表现出了他对于个人抱负和政治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描写,诗人寄寓着对美好社会状态的期待,以及对于能够实现这种理想的人物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仪州李太保丈
持节出西闉,腰章入旧秦。
家传虎韬术,朝有象贤人。
閤闭关山月,帷褰渭水春。
虏尘今向息,正是雅歌辰。
宣甫以栟榈茶刷见惠继之以诗依韵奉和
装橐分馀具,茶筒使拂尘。
制时工匪易,得处赏尤频。
常与轮槽并,宜为焙匣珍。
斋中延客语,供办未应贫。
和签判郡圃早梅
绿萼丹跗炫素光,东园先见一枝芳。
凌晨霜点铅胡粉,满槛风飘水麝香。
味入和羹来傅野,声随边角动渔阳。
山亭最好通宵赏,微雪相辉映月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