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宜(bù yí)的意思:不适宜,不合适
导引(dǎo yǐn)的意思:指引、引导、带领
功行(gōng xíng)的意思:指做出实际的事情,取得实际的成绩。也指积累功德,行善事。
何幸(hé xìng)的意思:表示对不幸的事情发生感到庆幸或幸运。
灵性(líng xì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高度敏感、深奥、纯净的品质和状态。
奇异(qí yì)的意思:形容事物异常或离奇。
容易(róng yì)的意思: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就像翻手掌一样简单。
容仪(róng yí)的意思:形容外貌端庄美丽,仪态优雅。
三尸(sān shī)的意思:指人死后,灵魂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尸体。比喻人死后的不灭之魂。
生计(shēng jì)的意思:
◎ 生计 shēngjì
(1) [means of livelihood]∶谋生的办法
教育是为生活而不仅仅为生计作准备,是为生存而不是为谋生作准备
(2) [living]∶生活的状况
但伙计本非仇敌,生计艰难,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灵《遥夜庥》
(3) [plan] ∶谋划;产生计策
事生谋,谋生计。——《鬼谷子》施为(shī wéi)的意思:指行动、行为、所做之事。
饰容(shì róng)的意思:打扮修饰自己的容貌。
水云(shuǐ yún)的意思:指水雾弥漫的样子,形容景物或气氛朦胧不清。
违纪(wéi jì)的意思:违反纪律或规定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相违(xiāng wéi)的意思:相互矛盾,相互抵触
行修(xíng xiū)的意思:指行为修养或品德修养。
修饰(xiū shì)的意思:用于描述对人或事物进行修整、装饰、美化的行为或方式。
修持(xiū chí)的意思:修身养性是指通过修炼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来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层面。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瑶池(yáo chí)的意思:指美丽的地方或美人。
宜修(yí xiū)的意思:宜修指的是应该修炼,修行。
异方(yì fāng)的意思:
(1).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 受醢, 箕子 详狂?” 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
(2).指异域;异国。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 ,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 宋 曾巩 《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
(3).指他乡;外地。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行酖》:“盖食物初炽,入银器必变黝色,而按臣以法官孑身居异方……每疑下人进酖。”
(4).不同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失题诗:“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5).特别的药方。 清 龚自珍 《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扬州而媵以诗》:“异人延年无异方,能使寸田生异香。”一灵(yī lí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一下子变得灵活、敏捷或有活力。
- 鉴赏
这首《西江月》是元代道士马钰的作品,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修道的理解和追求。首句“学道休迷导引”,提醒人们学习道法不应过于执着于外在的修炼方法,如导引之类的体操。接下来,“不宜修饰容仪”进一步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不必过分注重外在形象的修饰。
“相违纪俗处无为”倡导超脱世俗的束缚,主张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随后,“生计水云无系”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将生活看作如水云般自由自在,不受物质牵绊。
“功行修持何幸”赞扬了修行带来的幸福,不是追求外在的成就,而是内心的提升。而“施为杀了三尸”则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概念,通过善行和无私的行为消除内心的贪、嗔、痴,即所谓的“三尸”。
最后两句“一灵性月越瑶池,奇异方知容易”寓意着修道者的心灵如同明亮的月光,超越尘世的纷扰,只有经历过奇异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修道的真谛,其实质并不复杂,易于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词寓言深刻,语言朴素,体现了马钰对道家清静无为、内外兼修的哲学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祝英台近
蓼花繁,芦叶冷,秋色催黄菊。
秋雨秋风,酿得新醅熟。
斋东竹筱沉吟,鲈鱼羹美,开尊坐、翠帘高轴。
清歌促。渐看古道斜阳,阴阴满金谷。
白眼青天,冷石醉中宿。
漫言岁岁悲秋,百川一吸,甚愁事、得来心曲。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