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俾荃为茅,宁甘血成碧。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哀(āi āi)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样子。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辟易(pì yì)的意思:辟易是指排除障碍、克服困难,使事情变得容易。
兵尘(bīng chén)的意思:指战争的烽烟和尘土,也用来比喻战争的残酷和破坏。
尘昏(chén hūn)的意思:形容人迷惑、困惑、昏迷。
匪石(fěi shí)的意思:指做事不顾道义、背离正道的人或事物。
风花(fēng huā)的意思:指风吹花落,形容景物美丽的样子。
毁璧(huǐ bì)的意思:指破坏珍贵的事物或美好的局面。
旁舍(páng shè)的意思:指旁边的房舍。比喻与主体有关但与主要事物不相干的事物。
披猖(pī chāng)的意思:形容人放肆妄为,肆无忌惮。
深壁(shēn bì)的意思:形容固执守旧,不肯改变。
誓心(shì xīn)的意思:表示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时运(shí yùn)的意思:指人生的运气或命运。
凶徒(xiōng tú)的意思:指凶恶的人,指行凶犯罪的人。
茵席(yīn xí)的意思:指舒适的座位或坐垫
自誓(zì shì)的意思:自己立下誓言或发誓。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战乱时期,一个普通家庭在动荡社会中的悲惨遭遇。诗人以“贞妇”为题,通过描述一位母亲和她八岁的孩子在战乱中相依为命,共同承受苦难的情景,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破坏。
首句“时运忽复乖,兵尘昏白日”,点明了时代的变迁与战乱的背景,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艰难。接着,“风花信所飘,安得念茵席”,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社会的动荡,表达了人们在动荡中无处安身的无奈。
“所悲命如叶,自誓心匪石”,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悲痛与坚定。即使命运如同飘零的落叶般脆弱,他们也坚守着不屈不挠的决心。“出即依旁舍,归斯匿深壁”,描绘了他们在战乱中四处躲避、寻求暂时安宁的生活状态。
“凶徒肆披猖,鸡犬俱辟易”,形象地展示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和对无辜平民的威胁。“罔俾荃为茅,宁甘血成碧”,表达了主人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放弃尊严和生命的态度。“哀哀八岁儿,抱母同毁璧”,最后以孩子和母亲的共患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亲情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战乱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歌颂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人性光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