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缕(bù lǚ)的意思:形容事情或计划有条不紊、安排得井井有条。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膏粱(gāo liáng)的意思:指享受奢侈生活,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不务正业。
海峤(hǎi qiáo)的意思:指两座山峰之间的狭窄海峡,也用来比喻狭小的空间或难以通过的困境。
矫首(jiǎo shǒu)的意思:矫正颈项,形容人的态度高傲自大。
阃外(kǔn wài)的意思:指在朝廷中失去权力、地位或被贬谪出京城。
渺茫(miǎo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确定,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目标。
宁海(níng hǎi)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无所畏惧的状态。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书论(shū lùn)的意思:指以书籍为依据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活动。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外任(wài rèn)的意思:指派到外地或外国担任职务或工作。
徐方(xú fāng)的意思:指行动缓慢、迟疑、拖延。
诏徵(zhào zhēng)的意思:指皇帝发布诏书召集人才或征召人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战争背景下的复杂局势与深沉情感。首句“干戈宁海峤,烽火复徐方”,开篇即以“干戈”和“烽火”为意象,形象地展现了战事的紧张与激烈,海疆与北方同时告急,暗示了国家面临全面战争的压力。
接着,“有诏徵司马,无书论乐羊”两句,通过“诏”与“书”的对比,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将领的征召与信任。其中,“司马”是古代官职名,此处指代的是军事统帅;“乐羊”则是一个历史典故,原指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后常用来比喻忠诚勇猛的将领。这两句既表达了朝廷对军事人才的重视,也暗含了对忠诚与勇敢的期待。
“人间徵布缕,阃外任膏粱”进一步揭示了战争与民生的关系。在战时,国家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如“布缕”(指衣料),而这些物资的筹集与分配往往由地方官员负责,即“阃外”之事。“膏粱”则象征着贵族的生活,这里暗示了战争不仅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计,也关系到统治阶层的稳定与奢华。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战争对社会各层面影响的深刻洞察。
最后,“矫首天西望,烟云正渺茫”以个人视角收尾,诗人抬头远望,眼中所见是茫茫的烟云,既是对远方战事的忧虑,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复杂的政治、军事与社会图景,以及诗人对国家、人民深切的关怀与忧虑,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海吼行
海亹矗石如鼍梁,延袤七十里以长。
神工鬼斧划沧桑,龟蛇双峙护水乡。
气象雄杰不可当,回潮挡浪力堤防。
妖风怪雨起微茫,倏忽鼓荡浑玄黄,万丈波涛恣猛趪。
无端片石竖其傍,当车怒臂笑螳螂,讵知根柢厚难量。
蟠结水府亘坚刚,六鳌八柱相颉颃,能使天地乍低昂。
海若不平交斗强,横冲直撞声汤汤。
遥如万马过前冈,轮蹄分蹴竞腾骧。
近如雷霆奋春阳,一发迸裂争砰硠。
喧如虡业铿宫商,鸣摐伐鼓骇龙堂。
幽如风松韵远扬,隆隆隐隐转悲凉。
十年岛上鬓秋霜,饱闻此籁意荒荒。
物情静者享平康,相逢相让莫相伤。
溟渤万里任倘徉,容与和平酿吉祥。
胡为激怒自扰攘,日夕汹汹吼若狂。
巉岩巨石镇如常,何曾为尔缩头藏,海乎海乎空奔忙。
《海吼行》【清·张方高】海亹矗石如鼍梁,延袤七十里以长。神工鬼斧划沧桑,龟蛇双峙护水乡。气象雄杰不可当,回潮挡浪力堤防。妖风怪雨起微茫,倏忽鼓荡浑玄黄,万丈波涛恣猛趪。无端片石竖其傍,当车怒臂笑螳螂,讵知根柢厚难量。蟠结水府亘坚刚,六鳌八柱相颉颃,能使天地乍低昂。海若不平交斗强,横冲直撞声汤汤。遥如万马过前冈,轮蹄分蹴竞腾骧。近如雷霆奋春阳,一发迸裂争砰硠。喧如虡业铿宫商,鸣摐伐鼓骇龙堂。幽如风松韵远扬,隆隆隐隐转悲凉。十年岛上鬓秋霜,饱闻此籁意荒荒。物情静者享平康,相逢相让莫相伤。溟渤万里任倘徉,容与和平酿吉祥。胡为激怒自扰攘,日夕汹汹吼若狂。巉岩巨石镇如常,何曾为尔缩头藏,海乎海乎空奔忙。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8867c6b615262f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