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鲧 庙 宋 /李 复 治 水 弗 绩 鲧 当 殛 ,逃 入 羽 渊 为 黄 能 。韩 山 东 北 有 荒 庙 ,豕 象 冕 服 吁 怪 哉 。乡 社 养 牲 禁 畜 豕 ,恐 触 神 怒 风 雷 灾 。秦 汉 以 来 不 读 礼 ,祝 尸 鼎 俎 如 优 俳 。魂 魄 久 与 魑 魅 杂 ,野 妖 阴 怪 恁 草 莱 。高 山 南 北 二 千 里 ,谽 豁 凿 断 龙 门 开 。昆 仑 长 河 走 出 海 ,神 禹 功 大 不 可 携 。后 王 书 称 嗣 天 子 ,永 为 万 世 严 祠 斋 。为 崇 王 像 备 冠 舄 ,寝 庑 敞 侈 完 倾 摧 。明 饬 有 司 正 礼 典 ,春 秋 致 祭 吾 自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草莱(cǎo lái)的意思:指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不得体的行为。
长河(cháng hé)的意思:指长长的河流,比喻时间或历史的长久流转。
魑魅(chī mèi)的意思:指邪恶的鬼怪,也用来形容邪恶的事物或人。
出海(chū hǎi)的意思:指船只离开港口,驶向大海,也可引申为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未知的领域。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鼎俎(dǐng zǔ)的意思:指古代宴会上用来盛放祭品的大鼎和餐具,借指重要的职位或责任。也用来形容重要的事物或重大的责任。
东北(dōng běi)的意思:指中国地理方位中的东北方向,也泛指边远、偏僻之地。
读礼(dú lǐ)的意思:指对别人表示敬意或感谢时,读出礼节性的话语或行为。
风雷(fēng léi)的意思:风雷指的是风和雷,用来形容声势浩大、威力惊人的景象或行动。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怪哉(guài zāi)的意思:奇怪、不寻常
后王(hòu wáng)的意思:指在地位、权力、地域等方面超过前代的君主或者统治者。
魂魄(hún pò)的意思: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昆仑(kūn lún)的意思:指高山,也用来形容非常高大的事物。
龙门(lóng mén)的意思:指高门槛、高难度的考试或选拔机会,也可指突破重重困难、获得成功的机会。
冕服(miǎn fú)的意思:指帝王即位时所穿的礼服,也泛指官员的服装。
明饬(míng chì)的意思:指明、明确的指示或命令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山南(shān nán)的意思:形容距离遥远,相隔极远。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神禹(shén yǔ)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超群出类。
祀典(sì diǎn)的意思: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
司正(sī zhèng)的意思:司正是一个古代官职的名称,意为掌管司法正义的官员。在成语中,司正表示担任正直公正的职务,也指负责纠正错误、惩治不法的人。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万世(wàn shì)的意思:永远、万世长存
王书(wáng shū)的意思:指文采华美的文章或书籍。
象冕(xiàng miǎn)的意思:指人的头顶像戴着帽冠一样高大。
乡社(xiāng shè)的意思:指乡村社会,也泛指乡村或农村社会。
以来(yǐ lái)的意思:从某个时间点到现在为止
阴怪(yīn guài)的意思:指阴险狡诈、心机深沉,行为诡异古怪的人。
有司(yǒu sī)的意思:指有权势的人或机构,特指官方机构。
优俳(yōu pái)的意思:形容人的表演或演技非常出色。
禹功(yǔ gōng)的意思:指大禹治水的功绩,比喻伟大的功绩或卓越的贡献。
吁怪(yù guài)的意思:呼吁奇怪的事情或现象。
羽渊(yǔ yuān)的意思:指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人。
治水(zhì shuǐ)的意思:治水指的是管理和控制水的流动,特指防洪、水利工程等与水相关的治理工作。
祝尸(zhù shī)的意思:指以祝福的名义,实际上却是诅咒他人。
自来(zì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如此,自然而然
- 注释
- 鲧:鲧,古代传说中的治水人物。
殛:处死。
羽渊:神话中的深渊,象征死亡或转化。
韩山:古代地名,可能指今天的陕西韩城。
豕:猪。
冕服:古代祭祀时穿戴的礼服。
祝尸:主持祭祀的人。
鼎俎:祭祀用的器皿。
优俳:古代表演滑稽戏的艺人。
魑魅:神话中的山林精怪。
龙门:黄河著名的瀑布。
昆仑长河:指黄河源头。
禹:大禹。
嗣天子:继承天命的君主。
崇王像:崇王的塑像。
冠舄:帽子和鞋子。
寝庑:殿堂。
明饬:明确命令。
祀典:祭祀仪式。
春秋致祭:春秋两季举行祭祀。
吾自来:我亲自参加。
- 翻译
- 鲧治水无功被处死,逃入深渊化为黄龙。
韩山之北有个荒废的庙宇,祭祀猪象穿着礼服,真是奇怪。
乡村社稷禁止养猪,怕触怒神灵招致风雨灾害。
自秦汉以来,礼仪废弃,祭祀时像优伶一样嬉笑。
他的魂魄长久混杂在妖怪中,野外的妖魔鬼怪借草丛作恶。
高山南北绵延两千多里,峡谷深邃,龙门被凿开。
黄河源自昆仑,神禹的功绩无比伟大。
后世君王书中自称继天子,永远成为万世敬仰的祠庙。
为了崇王的塑像,准备了帽子和鞋子,但殿堂破败不堪。
我命令官吏端正祭祀仪式,春秋两季祭祀,我亲自参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荒废的庙宇,并通过对鲧神(即大禹)的记述,表达了对古代圣王治水之功的赞颂和对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忧虑。
开篇两句“治水弗绩鲧当殛,逃入羽渊为黄能”通过神话传说中的鲧鱼变成大禹的事迹,强调了大禹治水的伟业。接下来的“韩山东北有荒庙,豕象冕服吁怪哉”则描绘了一处被遗忘的庙宇及其周围环境,通过豕象的形象和神秘的气氛,营造出一种超自然与现实交织的景象。
“乡社养牲禁畜豕,恐触神怒风雷灾”表达了对传统礼制的重视,以及对于违背这些礼制可能招致天谴的担忧。随后的“秦汉以来不读礼,祝尸鼎俎如优俳”则批评了自秦汉以降,人们渐渐忽略古代礼仪之美德。
中间部分“魂魄久与魑魅杂,野妖阴怪凭草莱”通过对鬼神、妖怪的描述,渲染出一种阴森诡异的氛围。紧接着,“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凿断龙门开”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大禹开辟山脉、治理水患的壮举。
“昆仑长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偕”进一步赞颂大禹的伟业,将其比喻为与神同在的存在。末尾部分,“后王书称嗣天子,永为万世严祠斋。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则表达了对圣王继承天命、永存传统祭祀的尊崇。
最后,“明饬有司正祀典,春秋致祭吾自来”强调了维护礼制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对于遵循古代祭祀之道的自信与坚持。整首诗通过对鲧庙的描绘和对大禹治水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昨日出城南行
昨日出城南,战阵如云屯。
兵刃欲相接,杀气方腾掀。
黄尘塞天地,日月为之昏。
壮士仗忠义,不忘丧其元。
奋然为前驱,誓报明主恩。
卒伍皆贾勇,翕合无异言。
唯欲纾祸难,岂辞属櫜鞬。
元戎既启行,旌旆交缤翻。
谓当奏凯还,受爵效屏藩。
众寡力不侔,傍复乏外援。
战久俄败衄,靡闻钲鼓喧。
军中纪律严,致死无敢奔。
全师同陷没,千万无一存。
肢体膏草莽,血流成川源。
国虽加恤典,莫能返其魂。
白骨蔽四野,鬼哭多烦冤。
怀哉唐虞君,大德罔亏骞。
垂衣成至治,万国皆晏然。
齐威虽霸主,亦赖仲父贤。
九合不以兵,仲尼所称传。
兵乃不祥器,圣贤尝戒旃。
人苟服其仁,斯亦何用焉。
《昨日出城南行》【宋·释文珦】昨日出城南,战阵如云屯。兵刃欲相接,杀气方腾掀。黄尘塞天地,日月为之昏。壮士仗忠义,不忘丧其元。奋然为前驱,誓报明主恩。卒伍皆贾勇,翕合无异言。唯欲纾祸难,岂辞属櫜鞬。元戎既启行,旌旆交缤翻。谓当奏凯还,受爵效屏藩。众寡力不侔,傍复乏外援。战久俄败衄,靡闻钲鼓喧。军中纪律严,致死无敢奔。全师同陷没,千万无一存。肢体膏草莽,血流成川源。国虽加恤典,莫能返其魂。白骨蔽四野,鬼哭多烦冤。怀哉唐虞君,大德罔亏骞。垂衣成至治,万国皆晏然。齐威虽霸主,亦赖仲父贤。九合不以兵,仲尼所称传。兵乃不祥器,圣贤尝戒旃。人苟服其仁,斯亦何用焉。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2767c6c28e996b0405.html
白日苦短行
白日常苦短,无方使迟延。
始见出旸谷,忽已沈虞渊。
迫促于生人,无一能永年。
丰质成槁项,鬒发变华颠。
鸡鸣逐声利,夜分未遑眠。
奄化同草木,没没归重泉。
或复自超放,导引求神仙。
乔松在何许,亦若茫昧然。
必当实根祗,尘物皆弃捐。
德性贵纯正,文华在昭宣。
道与天地准,万古唯圣贤。
景行不可忘,抒情为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