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动念(dòng niàn)的意思:指内心起了变化或产生了某种念头。
读经(dú jīng)的意思:指按照经典的文字进行阅读和学习。
经典(jīng diǎn)的意思:指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价值的作品、事物或观念。
开眼(kāi yǎn)的意思:指眼界开阔,看到新的事物或认识到新的道理。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路人(lù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无关的人,泛指陌生人。
迷失(mí shī)的意思:迷失指迷失方向,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迷路(mí lù)的意思:迷路后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牵缠(qiān chán)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相互纠缠、纷扰,难以解脱的状态。
取次(qǔ cì)的意思:取次指的是频繁地接连做事,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三界(sān jiè)的意思:指佛教中的三个世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境界或层次。
蛇鼠(shé shǔ)的意思:指坏人、奸诈之辈。
实是(shí shì)的意思:真实、确实
时路(shí lù)的意思:指时机和道路,表示时机和条件成熟。
失当(shī dàng)的意思:不合适;不得体;不恰当
娑婆(suō pó)的意思:指尘世间,尘世的烦恼和纷扰。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眼看(yǎn kàn)的意思:立刻;马上
可怜许(kě lián xǔ)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状况非常可怜,令人心生怜悯。
- 翻译
- 学习佛法的人如同迷失的旅人,确实非常值得怜悯。
被错误的观念牵绊,不好的缘分接连不断。
佛法无边,能让我们看清世间真相,倾听佛陀教诲。
洗净舌头,专心研读经书,如与蛇鼠共舞般专注。
任何念头都可能影响三界,让人失去当初的道路。
- 注释
- 学道:学习佛法。
迷路人:比喻修行者在佛法中的困惑状态。
妄牵缠:错误的观念或执着。
恶缘:不好的因果关系。
遍娑婆:佛法普照人间。
开眼:睁开慧眼,洞察真理。
洗舌:比喻清除杂念,专心致志。
经典:佛教的重要文献。
和经:与经书内容相应,深入理解。
蛇鼠:比喻世俗的诱惑或干扰。
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层世界。
当时路:指修行的正途或初心。
- 鉴赏
这首诗歌咏的是佛教修行的艰难和迷失,表达了对那些误入歧途、被外物所牵绊的人们的同情。诗中的“学道迷路人”指的是那些追求道法却走错方向的人,他们被各种虚妄和恶劣的情结所缠绕,难以自拔。
“有法遍娑婆,开眼看佛语。”这里的“娑婆”是梵文“萨婆”的音译,意为世间一切烦恼、苦难。诗人提醒人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理解佛陀的教诲,以开启心智。
“洗舌读经典”,则表明了修行者需要清净自己的言语,通过阅读经典来提升自己。这一句也可以解作通过净化内心的方式,如同洗涤舌头一样纯洁,从而能够更好地领悟佛法。
最后,“和经弄蛇鼠”可能是在比喻那些修行者即便在复杂混乱的情况下,也能像调伏蛇鼠一般地驾驭自己的内心,平和地对待各种境遇。而“动念三界成,迷失当时路”则是说一旦起了妄念,整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会因此而显现,而修行者就会在当下迷失方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正法与误入歧途的状态,强调了正确佛法修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净化心灵和领悟佛语来克服困难,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浙江舟行遇风
扁舟溯浙江,日暖天气清。胥涛寂无声。
篙工挂席帆,涉险如履平。
不谓时适然,自诧伎已精。
中流舍维楫,醉卧日月横。
烟云忽异色,亭午风浪生。
两涯忽黯淡,一叶随攲倾。
津人巧不施,反念西佛名。
同舟已自诀,立葬东海鲸。
雨声忽自霁,雾暗忽复明。
举酒迭相贺,骄气又已盈。
同舟幸身安,气塞莫敢争。
谁知翻覆手,顷刻分阴晴。
既乏共济力,拂衣起徒行。
满江红.归自湖南题富春馆
津鼓匆匆,犹记得、故人相送。
春江上、鸟啼花影,马嘶香鞚。
情逐阳关金缕断,泪和杨柳春丝重。
算别来、几度月明时,相思梦。山万叠,愁眉耸。
春一点,归心动。问风俦月侣,有谁游从。
百里家山明日到,一尊芳酒今宵共。
任楼头、吹尽五更风,梅花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