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漕已过三之一,太仓所资命亟留。
忽传大吏报得雪,云始齐莒逮鲁邹。
才数(cái shù)的意思:指人的才能或品行超过常人。
恻然(cè rán)的意思:指感情深切,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朝夕(zhāo xī)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形容事物的发展变化极快。
锄耰(chú yōu)的意思:锄耰是一个古代农具,用于耕作。成语“锄耰”比喻辛勤劳动,努力耕耘。
大吏(dà lì)的意思:指高级官员或权力人物。
冬月(dōng yuè)的意思:指冬天的月份,也指寒冷的冬季。
额庆(é qìng)的意思:额外的庆祝或喜庆
迩来(ěr lái)的意思:指近来、最近的一段时间
蒿目(hāo mù)的意思:指眼界狭窄,见识浅薄的人。
顾心(gù xīn)的意思:顾虑、放在心上
贵无(guì wú)的意思:形容某种珍贵的事物或品质无法被替代或超越。
怀忧(huái yōu)的意思:担心、忧虑
皇州(huáng zhōu)的意思:指帝王所居之地,比喻权力高度集中、统治严密的地方。
近远(jìn yuǎn)的意思:近距离和远距离。
举趾(jǔ zhǐ)的意思:举起脚趾,表示非常轻微的动作或小动作。
均沾(jūn zhān)的意思:指各得一份,平均分享。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黎庶(lí shù)的意思:指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指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良谋(liáng móu)的意思:指明智而高明的计策或策略。
麦秋(mài qiū)的意思:指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比喻事物到了成熟、收获的时候。
眉头(méi tóu)的意思:指眉毛的皱纹,表示愁苦、忧虑、不满或疑虑之情绪。
去岁(q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
入地(rù dì)的意思:深入地下或深入内部,形容极其彻底或极端的程度。
瑞雪(ruì xuě)的意思:指好事降临,如同瑞雪兆丰年。
三白(sān bái)的意思:指白头、白脸、白胡子,形容人年老。
舒眉(shū méi)的意思:指解除忧愁、放松心情,使人舒畅愉快。
停休(tíng xiū)的意思:停止休息,不再歇息
无良(wú li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良心,行为恶劣,不顾他人利益的态度。
无复(wú fù)的意思:无法再复原或修复。
心怀(xīn huái)的意思:指内心怀有某种情感、态度或意愿。
遗蝗(yí huáng)的意思:指灾害过去后,幸存下来的蝗虫。比喻战乱或其他灾难过后的残余。
涌贵(yǒng guì)的意思:指财富或贵人像涌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
灾黎(zāi lí)的意思:指灾祸频繁,人民苦不堪言的时期。
展转(zhǎn zhuǎn)的意思:转变、变化。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资命(zī mìng)的意思:指人命财产,也指生命和财富。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山东得雪志喜》。诗中描绘了山东地区在去年歉收后,今年初春时节连续降雪的景象,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雪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关怀。
首句“青齐去岁歉晚收”,点明了去年山东地区遭遇歉收,粮食收获延迟的情况。接着,“所希小稔登麦秋”表达了人们对稍有收成的期待,希望能在小麦成熟的秋季有所收获。然而,“屡闻三白欠冬月,恻然南顾心怀忧”则反映了对冬季降雪不足的担忧,以及对南方受灾情况的关注和忧虑。
接下来,“浙东况复灾较重,朝夕蒿目无良谋”描述了浙江东部地区灾情更为严重,朝廷对此束手无策的无奈。而“截漕已过三之一,太仓所资命亟留”则提到了漕运粮食的损失,使得国家粮库面临危机。
转折点出现在“迩来入春才数日,瑞雪频见霏皇州”。春天伊始,连续的瑞雪降临,带来了希望。诗人以“一以额庆一以望”表达对这场雪的双重喜悦——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缓解灾情的期盼。然而,“不知近远均沾不”则流露出对这场雪是否能均匀覆盖各地的不确定感。
最后,“忽传大吏报得雪,云始齐莒逮鲁邹”表明消息传来,山东多地都得到了这场雪的恩赐。这不仅意味着灾害的减轻,因为“遗蝗入地无复患,举趾足可兴锄耰”指出蝗虫被雪掩埋,不再成为威胁,农民可以安心耕作。但诗人也意识到,“嗟我灾黎庶少济,用此稍慰舒眉头”尽管如此,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这场雪带来的帮助仍有限,不足以完全解决他们的困境。
“慰馀展转愁复继,至今温台米价涌贵无停休”则表达了诗人对温台地区米价持续上涨的担忧,即使得到了雪的恩赐,灾区的民生问题依然严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思。
离海月盈丈,寒光万里明。
众星敛欲尽,一镜独徐行。
重露滴松鬣,高风吹鹤声。
老来殊畏冷,不尽倚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