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柳梢青·其三探梅》
《柳梢青·其三探梅》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词  词牌: 柳梢青

南溪北。玉香消尽,翠娇无力

月淡黄昏,烟横清晓,都无消息

无聊更绕空枝断魂远、重招怎得

驿使归来戍楼吹断,空成凄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都无(dōu wú)的意思:表示没有一点儿,毫无。

断魂(duàn hún)的意思:指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感到极度痛苦和失落。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空枝(kōng zhī)的意思:指没有结果、没有实际意义的事物或行为。

南溪(nán xī)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安静幽美的地方。

凄恻(qī cè)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哀怨深沉。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无聊(wú liáo)的意思:指事物乏味、无趣,缺乏刺激或兴趣。

无力(wú lì)的意思:没有力量,力量不足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消尽(xiāo jìn)的意思:完全消失;彻底消散

驿使(yì shǐ)的意思:指古代传递公文、传令的官员或使者。

怎得(zěn de)的意思:表示无法得到、无法达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清而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春日景象。开头“溪南溪北”四字,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之中,溪水两岸,是梅花盛开之地。但随后的“玉香消尽,翠娇无力”却透露出一种春意已逝、花事将暮的情境。这里的“玉香”指的是梅花,“翠娇”则是形容其生长状态,原本应该是蓬勃而有活力的,但现在却显得无力和凄凉。

接下来的“月淡黄昏,烟横清晓,都无消息。”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寂静与孤独。月色淡薄,夕阳西沉,晨烟轻拂,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而又缺乏生机,“都无消息”则是说这些景象中没有任何令人振奋的信息或迹象。

“无聊更绕空枝,断魂远、重招怎得。”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到心中的寂寞与不安,无聊之情随着空枝而转,而那已经离去的灵魂,又如何能够重新召唤回来呢?

最后,“驿使归来,戍楼吹断,空成凄恻。”则是说即便是那些频繁往来的传信者(驿使)也带不回任何安慰,只留下戍楼上的号角声断断续续,让人感到更深的凄凉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过去、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无助。语言朦胧而含蓄,意境深远而又不失忧郁,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抒情之作。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咏斋偶书呈子通无隐

夙志在萧閒,获此遁幽迹。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0)

彦和与子文相期卜邻子文作诗以遗谨次韵

仙才宜在道家山,却学幽人欲闭关。

清燕曾陪明主问,群言已助相君删。

谈围莫敌书盈腹,诗社相过酒满颜。

闻道卜邻同喜慰,亦开荒径待馀闲。

(0)

春夏之交四首·其四

拂槛逍遥絮,浮空自在丝。

幽香来远近,山侧有酴醾。

(0)

杨学士廷秀过访

握手别君东渡,衔杯当我西归。

少微星动百里,弹冠亦属忘机。

(0)

过震泽别业次壁间韵

一棹烟波震泽空,笔床茶灶满清风。

桑磐自是君家味,何羡区区涪上翁。

(0)

禅寂之所有卖花声出廊庑间清婉动耳

曲巷深房忆帝州,卖花庭宇最风流。

窗纱破晓斜开扇,帘绣笼阴半上钩。

少日喜拈春在手,暮年羞戴雪盈头。

泉南寺裹潇潇雨,婉婉一声无限愁。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