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苍翠(cāng cuì)的意思:形容植物呈现出深绿色、浓郁的颜色。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定价(dìng jià)的意思:确定物品或服务的价格。
锋车(fēng chē)的意思:指冲锋陷阵的战车,比喻迅猛冲击的力量或人物。
挥翰(huī hàn)的意思:指书法家挥动笔墨写字的姿态,也指大笔挥洒,写得流畅自如。
金銮(jīn luán)的意思:指皇帝登基,即皇位的象征。
经纶(jīng lún)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组织的才智和智慧。
良器(liáng qì)的意思:指优秀的器物或人才。
马上(mǎ shàng)的意思:立即、立刻
米盐(mǐ yán)的意思:指生活的基本需求,即米和盐,用来形容生活的基本保障。
名世(míng shì)的意思:指在世间有名声、有声望。
翩翩(piān piā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轻盈飞舞的样子。
璞玉(pú yù)的意思:指未经雕琢的玉石,比喻人未经修饰或磨炼的本质。
清新(qīng xīn)的意思:指清爽、新鲜、不受污染的状态或氛围。
青云(qīng yún)的意思:指人的前途或成就非凡,超越常人,得到高位或高官厚禄。
青蝇(qīng yíng)的意思:指那些喜欢在别人困难或者不幸的时候加以讥讽、嘲笑或者乘虚而入的人。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诗笔(shī bǐ)的意思:指写作诗歌的才华和技巧。形容写诗的能力出众。
瘦硬(shòu yìng)的意思:形容人体瘦削而有力。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太古(tài gǔ)的意思:太古意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久远。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乌丝(wū sī)的意思:形容头发黑而细软。
细故(xì gù)的意思:指微小的事情或小节,也可指琐碎的事情。
依旧(yī jiù)的意思:依然如故,没有改变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银钩(yín gōu)的意思:指用银制成的钩子,比喻文采出众、书法绝妙。
玉堂(yù táng)的意思:指高贵、尊贵的地方或场所。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青云士(qīng yún shì)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才,有出众的才华和能力。
璞玉浑金(pú yù hún jīn)的意思:比喻人的潜力或才华尚未完全发掘出来,还有待进一步磨砺和培养。
- 鉴赏
这首元代马需庵的《水龙吟·赠人二首(其一)》以清新的诗笔描绘了一位才情出众却未被世人广泛认知的文士形象。"翩翩诗笔清新"赞美了诗人的才情横溢,"百年谁识青云士"则表达了对其才华被埋没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银钩瘦硬"、"通神白茧"和"乌丝名世"等词,描绘了诗人书法的精湛和墨迹的珍贵。
"璞玉浑金难定价"暗示了诗人的内在价值不被世俗衡量,"终为良器"则预示了他的才华终将被人发现。"秋风一曲,声合太古"形容其诗歌如同秋风般深沉而古老,只有真正的知音才能领悟。"天地青蝇扰扰"比喻世间的纷扰,但诗人依然保持"岁寒苍翠"般的坚韧。
"似当时、刘晏点鞭,马上钱流满地"借刘晏的典故,赞美诗人在经济管理上也有过人才华。然而,诗人并未急于施展,而是"未展经纶,米盐细故,此心如水",表明他对琐碎事务的淡然态度,心境如水般清澈。
最后,诗人期待着朝廷的征召,能在"玉堂挥翰"的环境中,起草重要的皇家诏令,显示出他的雄心壮志和对文学事业的热忱。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诗人的多才多艺和高尚品格,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河南巡抚常钧奏报开封水消及河夺溜杨桥诸情形诗以志事
方伯飞章速置邮,开缄一慰一以愁。
慰因开封涨水退,愁在河夺杨桥流。
下趋贾鲁虽古道,不经久岂堤防修。
川不能容必奔放,豫齐处处将贻忧。
已闻南河诧奇事,河水反落霪霖秋。
实因散漫殃迤上,正流弱乃淤泥留。
一患浸淫生百患,南望惄若予饥调。
急则治标事遮障,俾归故道遑他谋。
重臣一再遣往勘,督筑兼命视赈赒。
宣房后已失长策,补偏实更无良猷。
平成乏术方抱愧,救民慢惜司农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