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杂诗·其十九》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称藩(chēng fān)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宣称臣服。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冠裳(guān cháng)的意思:指穿上礼服或华丽的服饰,表示正式或庄重。
结绳(jié shéng)的意思:用绳子或线束紧或绑扎物体,比喻团结一致,互相依靠,共同努力。
来早(lái zǎo)的意思:指某人到达某地或某事发生得太早,不合时宜。
能书(néng shū)的意思:指能够书写,有写作才能。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无凭(wú píng)的意思:没有凭证或证据。
相仍(xiāng réng)的意思:相互投射、互相反映
衣食(yī shí)的意思:指衣服和食物,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宁古塔地区的文化变迁与传统习俗的延续,以及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称藩虽渐广,文字尚无凭",反映了边疆地区在政治归属上的逐渐扩大,但文化认同和书面记录的缺乏。"近塞能书木,临江但结绳",形象地展示了边远地区在记录历史、知识传承方面的原始状态,使用木片或结绳记事。"冠裳今亦改,风俗旧相仍",说明了社会风貌的变化,但古老的风俗习惯依然保留。"岁岁愁衣食,春来早凿冰",揭示了当地人民年复一年为生计而担忧,春天一到就开始凿冰储藏,以备不时之需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历史变迁与人民生活的现实困境,体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对当地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