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傅山父喜雨韵·其二》
《和傅山父喜雨韵·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柔金老火苦相鏖,千里骎骎地不毛

忽遂所祈欣欲舞,举蒙其利润于膏。

昭苏田畯千顷饱满舟人水一篙。

我老发挥无好句,须拈健笔诗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饱满(bǎo mǎn)的意思:形容充实、充足、充满活力。

不毛(bù máo)的意思:形容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庄稼;比喻事物没有成效,无法取得预期的结果。

发挥(fā huī)的意思:发挥指的是充分发挥潜力、才能或优势,使其达到最大效果。

健笔(jiàn bǐ)的意思:指文章写得好,文笔流畅。

苦相(kǔ xiāng)的意思:形容面容憔悴、苦楚的表情。

老火(lǎo huǒ)的意思:指炉火烧得旺盛的状态,也可比喻人的精神状态旺盛,意味着精力充沛、热情高涨。

利润(lì rùn)的意思:指多方共同分享利益,各得其所。

千顷(qiān qǐ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景象或规模。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诗豪(shī háo)的意思:指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卓越才华的人。

田畯(tián jùn)的意思:指农田的边界或界限。

昭苏(zhāo sū)的意思:指光明正大、公开无私的行为,也指正直、坦率、无欺诈的品质。

舟人(zhōu rén)的意思:指船上的人,也指船家或船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甘霖带来的喜悦景象。"柔金老火苦相鏖"中,"柔金"指柔和的云气,"老火"比喻长时间的干旱,两者交织表达了久旱之后急需雨水的情景。"千里骎骎地不毛"则形象地描绘出一片荒芜之地,无草木生长。

"忽遂所祈欣欲舞"表明诗人对于这场及时雨水的喜悦,甚至有随之起舞的冲动。"举蒙其利润于膏"则是说雨水带来的湿润滋养了大地,如同膏脂滋润肌肤。

接着,"昭苏田畯禾千顷"描绘出广阔的农田中禾苗欣欣向荣的景象,"饱满舟人水一篙"则是说河水充盈,船只轻松行驶。这些意象都传达了雨后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两句"I老发挥无好句,须拈健笔付诗豪"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诗歌创作的严肃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决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感激,以及对生活美好的一种期待和赞美。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李制置庭芝第四十九

空留玉帐卫,那免白头翁。

死者长已矣,淮海生清风。

(0)

次回仙韵·其一

开山凿石天无际,钓水耕云地有馀。

金鼎莫传添汞法,墨池且问太玄书。

(0)

送晦庵南归

二年摩手抚疮痍,恩与庐山五老齐。

合侍玉皇香案侧,却持华节大江西。

鼎新白鹿诸生学,筑就长虹万丈堤。

待哺饥民偏恋德,老翁犹作小儿啼。

(0)

县斋偶书

误恩为邑楚江浔,黾勉初疑力不任。

吏事妄窥如管豹,归心难过是笼禽。

低回未遂箕山志,慷慨犹希梁甫吟。

案牍埽空庭院静,只将趺坐当鸣琴。

(0)

以喜闻过墨赠吾婿郑纯父玸

西蜀游文昌,赠我墨两个。

墨上署嘉名,名曰喜闻过。

过失人谁无,刚褊柔易愞。

众人巧自文,君子喜人告。

予性失之刚,所患在急躁。

未尝不佩韦,因循及老大。

不能如师德,受人对面唾。

至使巧宦徒,目为背时货。

子性失之柔,鲜有特立操。

嗜欲微萌芽,左右纷投好。

不能如乖崖,按剑警坐卧。

中心欠所主,恐似风摇纛。

乃翁匹前修,德行圭中瑁。

承家合有人,前猷宜久蹈。

贤母慈且严,熊胆亲调和。

养志最为难,家声出堂奥。

吾女正抱疴,朝夕烦拊劳。

要相敬如宾,毋纵欲长傲。

女亦尝闻诗,绿衣戒颠倒。

候其疾之瘳,蘋蘩能采芼。

内行傥不愆,事业当远到。

贤者后必昌,积善天所报。

持墨为子箴,进德谨勿惰。

墨卿子良师,莫被渠看破。

(0)

十月二十六日有感

宾空后甲再经壬,香断金炉已七春。

四十一年民父母,谁知今日帝乘云。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