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彼此(bǐ cǐ)的意思:互相;相互之间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过(bù guò)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程度、条件、程度等不超过某个限度,不过分,只是,仅仅。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处世(chǔ shì)的意思:指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和智慧。
当难(dāng nán)的意思:面临困难或危险时,能够勇往直前,不退缩。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得已(de yǐ)的意思:得到已经足够,不再追求更多。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父子(fù zǐ)的意思: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过水(guò shuǐ)的意思:指通过水流过,形容事物被冲刷洗涤或经历了一番磨砺。
好奇(hào qí)的意思:对事物产生兴趣,想要了解或探索。
好恶(hào wù)的意思:指喜好或厌恶的情感态度。
荒荒(huāng huāng)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丛生繁密的样子。
虮虱(jī shī)的意思:指小虫子,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经子(jīng zǐ)的意思:指经验丰富、有见识、有才智的人。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年中(nián zhōng)的意思:指一年的中间时期,也可引申为人的中年或事物的中间阶段。
偶然(ǒu rán)的意思:偶然指的是不经意间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事情。
其所(qí suǒ)的意思:所指的地方或对象。
穷通(qióng tōng)的意思:指从贫穷到富裕或困难到顺利的转变。
人意(rén yì)的意思:人们的意愿或心意。
儒释(rú shì)的意思:儒释是指儒家和佛家两种不同的思想或学派。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释老(shì lǎo)的意思:放下年龄的偏见或成见,不拘泥于年龄而尊敬年长者。
识人(shí rén)的意思:指能够辨别、了解人的品质、能力、性格等。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受气(shòu qì)的意思:受到委屈或欺负,忍受不公平待遇。
说理(shuō lǐ)的意思:以理性和道理为基础,进行言辞上的辩解和解释。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太过(tài guò)的意思:过分,超过正常或适当的程度。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推穷(tuī qióng)的意思:指通过推理、分析等方法,将问题或难题的解决办法找出来。
万象(wà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无穷。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洗泥(xǐ ní)的意思:清除尘垢,洗净污垢
仙佛(xiān fó)的意思:指高尚、慈悲的人物。也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慈悲。
意旨(yì zhǐ)的意思:指言辞或行动所意指的意思或目的。
一齐(yī qí)的意思:指同时、一同的意思。
隐微(yǐn wēi)的意思:微小而难以察觉的,微细的,微小的
庸愚(yōng yú)的意思:指人愚昧无知,为人庸俗。
犹人(yóu rén)的意思:犹豫不决、犹疑不定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喻指(yù zhǐ)的意思:用某种事物或现象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或现象。
运动(yùn dòng)的意思:指人体肢体活动或各种体育活动。
指喻(zhǐ yù)的意思:用一种事物来暗示或代表另一种事物。
治世(zhì shì)的意思:统治社会,治理世界。
终始(zhōng shǐ)的意思:终点和起点,从开始到结束。
自主(zì zhǔ)的意思:自主指的是个体或组织独立自主地行动,不受他人控制或干涉。
不得已(bù dé yǐ)的意思:无可奈何,别无选择
所以然(suǒ yǐ rán)的意思:表示事物发生的原因、道理或因果关系。
- 鉴赏
这首诗《咏怀(其三)》由清代诗人黄人创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哲理性的表达,探讨了宇宙、自然、人性、社会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议题。
首先,诗人以“万象不自主,皆受气所使”开篇,提出万物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受到某种力量或原则的支配和影响,暗示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存在或规律。接着,“运动偶然间,天地犹人耳”进一步深化这一观点,指出宇宙的运行并非完全遵循必然法则,而是包含着偶然性,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相类比。
随后,诗人转向对圣贤、鬼神、仙佛等传统信仰的反思,认为它们虽在不同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终究难以确切指明或解释。这种质疑态度体现了对权威与传统观念的批判,强调了个人思考的重要性。
“常变穷有无,好恶争彼此”则揭示了世界变化无常的本质,以及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主观偏好与冲突。诗人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特性,指出“此身吾自有”,即每个人都有其内在的自我,这是一般难以被外人直接观察到的隐秘层面。
接下来,诗人通过“虮虱日附人,岂识人意旨”这一形象的比喻,讽刺了那些盲目依附他人,却无法真正理解对方意图的现象。这不仅是对个人关系的洞察,也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误解与隔阂。
在讨论治世与处世之道时,诗人表达了对权力结构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治世不得已,分君臣父子;处世不得已,推穷通生死”表明了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接受既定的秩序与规则,同时也面临着生死、穷通等不可预测的命运。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反思:“究其所以然,不能得终始。好奇诚太过,说理亦非是。”这表明了对追求终极真理的怀疑,以及对理性解释局限性的认识。同时,诗人对“气所不到处”的描述,暗示了存在某些超乎言语和逻辑范畴的理解或体验。
“纷纷儒释老,荒荒经子史”是对传统思想体系的概括,强调了不同学派之间的纷繁复杂。而“十二万年中,留得几张纸”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文化传承的感慨,指出尽管历史长河中涌现过无数思想与知识,但最终能留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
综上所述,《咏怀(其三)》通过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探讨了宇宙、自然、人性、社会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议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存在、知识和真理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发安化回望黄州山
流落江湖四见春,天恩复与两朱轮。
几年鱼鸟真相得,从此江山是故人。
碧落已瞻新日月,故园好在旧交亲。
此生已免嘲伧父,莫避北风京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