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扇子诗·其十九》
《扇子诗·其十九》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桃花流水神仙地,枯木寒岩自在春。

错上磨成白玉质,矿中仍现紫金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玉(bái yù)的意思:形容品质高尚、纯洁无瑕。

金身(jīn shēn)的意思:指佛像或菩萨像身上所镀的金层,比喻人的声誉、名誉或形象非常好,无可挑剔。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水神(shuǐ shén)的意思:指水中的神灵,也用来形容游泳技术高超的人。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玉质(yù zhì)的意思:形容物品质地优美、洁白如玉。

紫金(zǐ jīn)的意思:紫色和金色,形容非常珍贵和宝贵的东西。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桃花流(táo huā liú)的意思:形容桃花盛开的景象,也用来比喻妇女的美貌。

桃花流水(táo huā 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如诗如画。

注释
桃花流水:形容美景,桃花盛开,流水声潺潺,如同仙境。
神仙地:指超凡脱俗、如梦如幻的地方。
枯木寒岩:寒冬中的枯树和岩石,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自在春:即使在寒冷季节,仍有春天的气息和活力。
错上磨:比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砺。
白玉质:形容石头被磨砺得洁白如玉。
矿中:指石头原本的生存环境,即地下矿脉。
紫金身:象征珍贵,形容石头在矿石中保持原有的贵重色彩。
翻译
这里是如诗如画的仙境,桃花盛开,流水潺潺,寒冬中的岩石也充满生机。
即使石头经历了磨砺,变得如白玉般光滑,它在矿石中依然保持着紫金色的本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画面,同时也蕴含着对人间仙境的向往和对坚韧不拔品格的赞美。

“桃花流水神仙地”,桃花在这里象征着温暖而又明媚的春天景色,流水则带来了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那里充满了生机与美好。

“枯木寒岩自在春”,枯木和寒岩本是荒凉之象,但这里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即便是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仍旧能够感受到春天所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错上磨成白玉质”,这句话强调了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磨砺之后,事物可以变得更加纯净和坚硬,如同白玉一般。这里暗示着对品格修养的重视,即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挑战,可以使个人的内在质量得到提升。

“矿中仍现紫金身”,紫金通常象征着珍贵和高贵,矿中之所以能显现出紫金,是因为经过了长时间的地质变化和自然选择,只有最为坚韧的物质才能保存下来。这里比喻着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本色、不被侵蚀的人或事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坚韧品格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和个性坚持的崇高理想。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白帝城

孤城崭岩枕鱼复,四面皆山少平陆。

白盐赤甲近相峙,下控荆蛮上巴蜀。

赤符天子中兴时,乃是公孙子阳筑。

跃马成都僭称帝,隗嚣虽附非心服。

回首英雄草头露,城下瞿塘险如故。

孔明八阵尚依然,千载犹疑鬼神护。

经过半是南迁客,蹑磴扪萝览陈迹。

不知何处是阳台,一片寒烟锁荆棘。

落日空闻野猿啸,况乃无家百忧集。

速宜沽酒向城沽,醉倚江楼看山色。

(0)

塞上曲

军中频宴乐,醉后拥雕鞍。

紫塞连天远,黄云拂地寒。

羌儿叱拨马,胡女固姑冠。

两两三三去,营门倚笑看。

(0)

阳春曲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0)

忘归亭

一峰凛凛插烟霏,谁筑新亭占石矶。

标榜未应专一壑,此山何处不忘归。

(1)

临江仙·其二簪花屡堕戏作

鼓子花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

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

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

(0)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