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衰狙诈用,贤者防其源。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不违(bù wéi)的意思:不违反,不违背
惨然(cǎn rán)的意思:形容极度悲伤、凄凉的样子。
伐国(fá guó)的意思:指用武力征服或攻打其他国家。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国言(guó yán)的意思:指国家的言论政策或国家的官方语言。
何乃(hé nǎi)的意思:用于疑问或反问,表示不解、迷惑、惊讶等情感。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柳下(liǔ xià)的意思:指在柳树下,表示指导、教育。
孟轲(mèng kē)的意思:孟轲是指孟子和轲辕,表示两个人物或事物的结合,形容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三黜(sān chù)的意思:指连续三次被贬职或被革职。
违俗(wéi sú)的意思:违背社会习俗,不合礼仪道德。
为时(wéi shí)的意思:指时间适宜、时机到来。
问遂(wèn suì)的意思:询问得到满意的答案。
一问(yī wèn)的意思:一次询问或提问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孟子与世人的行为态度,展现了对道德坚守与时代风气的深刻思考。
首句“柳下不违俗,独耻伐国言”,描绘了一幅在世俗中坚守自我,不轻易批评国家政策的画面。柳树象征着自然与宁静,暗示诗人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然而,“独耻伐国言”则强调了诗人对于批评国家事务的谨慎态度,显示出一种对政治敏感性的尊重和对社会和谐的维护。
接着,“三黜何尝忧,一问遂惨然”两句,通过描述一个人多次被贬职却从不忧虑的情景,转而面对一个问题时却感到悲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三黜”指的是多次被贬官,而“一问遂惨然”则暗示了某个特定问题触及到了个人的深层情感或道德底线,引发了强烈的反应。这种转变反映了在坚守原则与面对现实压力之间的复杂心理状态。
“世衰狙诈用,贤者防其源”指出在社会风气衰败、人们多用狡猾手段的背景下,贤明之士需要警惕并防止这些不良风气的根源扩散。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是对如何在道德困境中保持正直的思考。
“孟轲不言利,顾有仁义存”将话题转向孟子的思想,强调他不追求个人利益,但内心深处坚守仁义之道。这是对孟子思想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为后文的论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何乃百世后,功名为时敦”表达了对后世功名观念的反思。在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后,功名似乎成为了衡量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而真正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却被忽视。这句话既是对历史现象的观察,也是对当代社会价值观的一种质疑,呼吁人们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不应忘记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个人行为、社会风气、历史人物思想以及当代价值观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坚守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菊坡汪判丞
襟期坡上菊,禀得一天秋。
德述须银管,诗吟耸玉楼。
不关心富贵,爱隐迹林丘。
只恐符商梦,桃源莫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