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远 意 联 句 唐 /皎 然 家 在 炎 州 往 朔 方 ,--疾 (失 姓 )岂 知 于 阗 望 潇 湘 。
--澄 (失 姓 )曾 经 陇 底 复 辽 阳 ,--巨 川 (失 姓 )更 忆 东 去 采 扶 桑 。
--皎 然 楂 客 三 千 路 未 央 ,--严 伯 均 烛 龙 之 地 日 无 光 。
--疾 (失 姓 )将 游 莽 苍 穷 大 荒 ,--皎 然 车 辙 马 足 逐 周 王 。
--严 伯 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车辙(chē zhé)的意思:指车轮辗过的痕迹或沿途遗留下的痕迹。比喻前人的经验或前人留下的成果。
大荒(dà huāng)的意思:指荒芜、荒凉的景象,也可形容人世间的混乱和失序。
地日(dì rì)的意思:指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或落下的景象。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辽阳(liáo yáng)的意思:形容言语辞令犀利,能言善辩。
马足(mǎ zú)的意思:形容马跑得非常快。
莽苍(mǎng cāng)的意思:形容山野草木茂盛,景色宏伟壮丽。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朔方(shuò fāng)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北方荒凉之地。
未央(wèi yāng)的意思:指永远不会结束或终结的状态,也指无穷无尽、无法计算的数量。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炎州(yán zhōu)的意思:指热闹繁华的地方,也可形容人多嘈杂。
于阗(yú tián)的意思:指远离故乡,生活在异地。
曾经(céng jīng)的意思:曾经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烛龙(zhú lóng)的意思:指明火的龙形烛台。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远意》。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慨叹。
"家在炎州往朔方,岂知于阗望潇湘。"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渴望与不舍。炎州指的是南方的温暖之地,而朔方和辽阳则是北方的冷僻之地。于阗(今新疆焉耆)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地方,潇湘则是湖南一带,以水乡著称。诗人通过这些地名的对比,强调了自己目前所处之地与心中向往之地的遥远。
"曾经陇底复辽阳,更忆东去采扶桑。"
这两句则是对过去旅程的一种回顾和展望。陇底指的是关中一带,而辽阳则再次强调了北方的荒凉。更忆东行,表达了诗人不仅对西边家乡的思念,也对东行采桑(一种植物,可供食用)的向往。这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情感。
"楂客三千路未央,烛龙之地日无光。"
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寂。楂客是行道者,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三千路未央意味着旅程的漫长和艰难。烛龙之地则是一种比喻,形容环境的荒凉与阴暗。
"将游莽苍穷大荒,车辙马足逐周王。"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即将踏上的旅程,以及对历史的追思。莽苍穷大荒描绘了一种极端荒芜的自然景象,而车辙马足则是对过去王者行迹的一种追随,显示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敬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地理距离和自然环境的描述,以及对个人经历与历史记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不舍。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情感真挚而深沉,显示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乌程宰十三日往龙洞祷晴归言见田家两岸车水其声如雷兼刈穫甚忙若得旬日晴则农事济矣因作田家叹一首
惭愧田家趁好晴,鸦鸦两岸水车鸣。
畦丁露宿腰镰健,馌妇泥行脚板轻。
作苦仅能供伏腊,有年何处不升平。
只愁官里催租动,里正敲门沸似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