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剔牙杖》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嘲剔牙杖》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剔牙杖这一日常用品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甘苦全无与,平生薄自居。”这两句诗开篇即以剔牙杖为引子,表达了对人生淡泊名利、不求富贵的态度。剔牙杖作为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且实用的物品,其本身并无甘甜亦无苦涩,象征着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超然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漠。诗人认为,人的一生应当像剔牙杖一样,不贪图过多的物质享受,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齿牙虽得利,骨肉渐应疏。”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变得精明算计,这就像剔牙杖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伤害到牙齿一样,最终导致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疏远。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警示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与亲人的感情交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隔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剔牙杖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人际关系以及物质追求的独到见解。通过对比剔牙杖的实用与可能带来的伤害,诗人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淡泊的心,珍惜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避免因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疏远了亲情与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中秋日,周桐实自浙西归,得周莲伯字
乱霞晴隔浦,正横笛、暮江楼。
看沙际潮回,城阴树暝,帆势遥收。湾头。
数枝瘦柳,尚依稀、认得去时舟。
雁外心传锦字,鸥边梦阁离愁。凝眸。桂影碧空浮。
谁共举琼瓯。问西湖今夜,几分明月,可似扬州。
重游。待拌醉倒,怕石桥、枫冷又深秋。
折得芦花懒寄,絮云吹满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