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寓 仙 林 寺 待 班 戏 题 宋 /杨 万 里 听 书 锺 鱼 半 月 声 ,浪 傅 移 住 竟 何 曾 。莫 教 少 欠 丛 林 债 ,更 作 今 宵 且 过 僧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月(bàn yuè)的意思:半个月亮,表示时间的一半。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今宵(jīn xiāo)的意思:指今晚、今夜,也表示时间短暂,转眼即逝。
浪传(làng chuán)的意思:指消息传播迅速,广泛流传。
莫教(mò jiào)的意思:莫教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不要教”,表示拒绝他人的指导或教诲。
少欠(shǎo qiàn)的意思:少欠是指少欠债务,形容一个人少有债务,经济状况良好。
移住(yí zhù)的意思:迁居他处,改变居住地点
钟鱼(zhōng yú)的意思:形容人的心思不定,反复无常。
旦过僧(dàn guò sē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不做坏事。
- 翻译
- 倾听钟声连续半个月,海浪传来迁移的消息却从未实现。
不要让欠下的丛林之债减少,今晚就偿还给那些早起晚归的僧人。
- 注释
- 钟鱼:寺庙中的报时钟声和鱼鼓声。
半月声:持续半个月的钟声。
浪传:海浪带来的消息。
移住:迁移的传言。
何曾:从未。
丛林债:指修行者对丛林(佛教用语,指僧团)的债务或承诺。
更作:更要。
今宵旦过僧:指那些早出晚归的僧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寓仙林寺待班戏题》。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寓仙林寺等待出班时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听尽钟鱼半月声”一句,通过钟声的比喻,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概念。钟声如同大海中跳跃的鱼儿,每一次撞击都在诉说着时光的脚步,而诗人却能静心聆听这不断的半月之声,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和谐。
“浪传移住竟何曾”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流水变迁的感慨。水流不息,而诗人的居所却能安稳如一,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外界不断变化,但内心可以保持不变的宁静。
“莫教少欠丛林债”一句,通过对自然之物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世间关系的一种看法。这里的“丛林债”,可能是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恩惠,而诗人则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最后,“更作今宵旦过僧”一句,通过夜晚与清晨的对比,传达了诗人的时间观和生活态度。即使是在深夜,诗人也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去等待黎明的到来,这种从容不迫的生活哲学令人钦佩。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杨万里的高超笔力,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