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本宗(běn zōng)的意思:指自己的家族或门派。
传教(chuán jiào)的意思:传教是指宣传和教导宗教信仰,传播宗教思想和教义。
金粟(jīn sù)的意思:形容美好的品质或珍贵的财富。
鹫岭(jiù lǐng)的意思:指高山峻岭,比喻艰险陡峭的地方。
牛车(niú chē)的意思:指人力驱动的牛拉的车辆,比喻力量薄弱、速度慢、效率低下。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前身(qián shē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人的以前的形态、状态或身份。
驱车(qū chē)的意思:指乘车前往某地。
树本(shù bě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基础。
天半(tiān bàn)的意思:指时间或空间的一半,也可表示程度相当高。
维摩(wéi mó)的意思:指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放弃努力,坚持到底。
无知(wú zhī)的意思:指那些缺乏知识或者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常常不会有所顾虑,因为他们对危险或者困难一无所知。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有德(yǒu dé)的意思:有道德品质或有良好的品行。
丈室(zhàng shì)的意思:指夫妻之间的和睦相处,夫妻之间的家庭和睦。
直截(zhí jié)的意思:直截了当,毫不拐弯抹角。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董其昌是中国明朝晚期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对自然的感悟。
在这首诗中,诗人回忆起一次驾车经过楚潭的情景,心中不禁浮现出德山庵的景象。德山庵,可能是指位于德山的一处佛教圣地,这里以“德”命名,或许寓意着道德修养或品德高尚。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德行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鹫岭的雄伟壮观,它仿佛与天空相连,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直截牛车见佛三”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即便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直接感受到佛法的启示,这种启示如同见到佛陀三次般深刻。
“般若无知传教外”,这里的“般若”指的是佛教中智慧的象征,意为无上的智慧。诗人在此强调,这种智慧并非仅限于宗教传播的范畴,而是超越了言语与形式,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菩提非树本宗南”则进一步阐述了对佛法的理解,菩提树虽是佛教中重要的象征,但真正的菩提并非树本身,而是内心的觉悟与解脱。这句诗表达了对佛法本质的深刻洞察。
最后,“前身金粟维摩是,丈室相看巳罢参”则是诗人对自身或对方(陈仲醇)前生修为的一种比喻。金粟维摩是佛教中著名的菩萨形象,代表着智慧与慈悲。丈室,即丈人之室,这里可能指居住之所或内心深处。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对方或自己过去修行成就的肯定,以及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与不再寻求更深的参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佛法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精神追求以及生活智慧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