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异(bù yì)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不二(bù èr)的意思:独一无二,没有第二个
豺狼(chái láng)的意思:指凶狠残忍的人或势力。
除却(chú què)的意思:除去,排除
道场(dào chǎng)的意思:道场指的是佛教或道教修行者修炼的地方,也可泛指任何人修炼的场所。
地狱(dì yù)的意思:地狱是指佛教和道教中的一种概念,意指罪恶的人在死后所要受到的惩罚和痛苦。引申为极度痛苦的境地或环境。
颠狂(diān kuáng)的意思:疯狂、癫狂
对境(duì jìng)的意思: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或境况。
法性(fǎ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行为符合道德法则,遵守法纪。
分张(fēn zhāng)的意思:指在分配资源或安排工作时,合理分配,不偏袒任何一方。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举足(jǔ zú)的意思:举起脚来。形容轻易举起脚步,行走自如。
妙理(miào lǐ)的意思:指非常巧妙的道理或观点。
青黄(qīng huáng)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气色好,精神饱满的状态。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人乐(rén lè)的意思:指人们欢乐、快乐的样子。
生自(shēng zì)的意思:出自、来自、产生于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天堂(tiān táng)的意思:指极乐世界,也用来比喻极度幸福的境地。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为是(wéi shì)的意思:指言行正直,坚持真理。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西方(xī fāng)的意思:指地理方向上的西面,也可以引申为指西方国家或文化。
药方(yào fāng)的意思:指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或措施。
犹若(yóu ruò)的意思:犹如,好像
愚人(yú rén)的意思:指愚蠢、愚笨的人。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灾殃(zāi yāng)的意思:指灾难和祸害。
真常(zhēn cháng)的意思:真实不变的常态。
智者(zhì zhě)的意思:智慧的人,聪明人
治疗(zhì liáo)的意思:治疗是指对疾病进行医治,使患者恢复健康。
知心(zhī xīn)的意思:
◎ 知心 zhīxīn
[intimate] 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止观(zhǐ guān)的意思:指停止观察、观察停止。也可表示不再关注、不再思考。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自意(zì yì)的意思: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 鉴赏
这首诗《十四科头(其七)色空不二》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大师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关于色空、众生、智愚、善恶、因果等核心议题。
首先,诗中提到“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强调法性的本质是超越表象的,而众生往往被外在的色彩和形式所迷惑,创造出种种理论和观念。这反映了佛教对于追求真理不应受限于表面现象的深刻见解。
接着,“吾我说他止观,自意扰扰颠狂”一句,指出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自我反省的必要性。这里“止观”指的是禅定与观照,是佛教修行的核心方法。
“不识圆通妙理,何时得会真常?”则表达了对未能理解佛法深奥真理的困惑,以及对最终达到永恒真理的渴望。这里的“真常”指的是佛教中的涅槃境界,即超越生死轮回的永恒状态。
“自疾不能治疗,却教他人药方”这一句,以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为喻,讽刺了那些自己无法解决问题却教导他人的人。这不仅适用于佛教修行,也广泛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指导与帮助行为。
“外看将为是善,心内犹若豺狼”揭示了人们常常在外表上表现善良,但在内心深处可能隐藏着贪婪、嫉妒等负面情绪。这提醒我们,真正的善行需要从内心做起。
“愚人畏其地狱,智者不异天堂”对比了愚者和智者的不同心态,前者害怕地狱的惩罚,后者则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反映了佛教中对于因果报应的理解,以及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强调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内心保持清净和平静的重要性。每一刻都是修行的机会,无需刻意寻找特定的场所或时间。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指出佛性和众生的本质是一体的,但众生因各自的行为和认知而产生了差异。这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平等与差异性的思考。
“若欲除却三毒,迢迢不离灾殃”表达了去除贪、嗔、痴(三毒)的艰难过程,即使在修行之路上也会遇到挑战和困难。
最后,“智者知心是佛,愚人乐往西方”总结了智者与愚者的区别,智者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即是佛性,而愚者可能更倾向于寻求外在的救赎或信仰。
整首诗以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宝志大师对于佛教教义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洞察,引导读者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