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菩提:佛教中觉悟的智慧,常以菩提树象征。
本无:原本就没有。
树:这里指菩提树,象征佛的觉悟。
明镜:比喻清澈无垢、能照见一切的心境。
亦无台:也没有需要放置的台子,表示空无依附。
本来:最初、本质上来讲。
无一物:没有任何事物。
何处:哪里。
惹尘埃:沾染尘埃,比喻受到世俗烦恼的干扰。
- 翻译
- 菩提树原非真实存在,明亮的镜子也没有固定的架台。
万物本质上空无一物,哪里又能沾染上尘埃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作品,名为《偈》。诗中蕴含深刻的佛法哲理,表达了惠能对禅学真谛的理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这两句揭示了禅宗对传统佛教仪式和物质象征的否定。菩提树是释迦牟尼佛祖悟道成佛的地方,而这里说“菩提本无树”,意味着真理不在外界的形式或物体中,佛法不是依附于某个具体的事物。同样,“明镜亦无台”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清净是观照自性的根本,不需要依靠外部的任何支撑。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两句则指向了宇宙万象皆为空的禅理。万物从来无有实质,只是在人们的心中才有所谓的存在和区别。因此,“何处惹尘埃”强调了心灵的纯净不应被世间的尘俗所污染。
整首诗简洁而深邃,通过对比和否定来引导读者去思考真理的本质,以及如何达到内心的清净与自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其二释愁
试望愁城,天地无光,壮士吞声。
奈悲秋宋玉,不堪长恨;伤春杜牧,未免多情。
万斛纷来,百端交集,方寸之心难与争。
叹人世,黯然销魂,惟此为深。仆今奉教先生。
毋劳尔神兮摇尔精。使王乔与我,遨游而逝;
黄公与我,歌咏而行。
寂寞为床,玄虚为宇,叱咤驱愁服上刑。
愁休矣,逝将适乐土,实获吾心。
疏帘淡月·其一雨后幼平表弟、子谅内弟招饮观剧,演隋末故事
雨馀如沐。正暑气乍消,阶除新绿。
有客樽开琥珀,骈罗丝肉。
珠帘高捲斜阳里,扇薰风、小堂花竹。
遏云弦管,忘形亲串,清欢何足。叹当日、陈隋竞逐。
看萤苑迷楼,皆成荒麓。重演繁华莲镜,光涵冰玉。
扬州烟月浑如旧,更谁翻、夜游清曲。
兴亡一梦,且酬佳夕,笑燃银烛。
千秋岁引.除夕
客舍东风,高城夜角,灯火千家闭楼阁。
谁将物华妆点就,偏遗旅况寒如昨。
颂椒篇,屠苏酒,成差错。闻说笙歌归院落。
闻说画堂垂绣幕。爆竹声声总萧索。
浮踪滞留残蜡后,音书悔订春前约。
梦儿中,枕儿上,休忘却。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