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
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
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
波澜(bō lá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起伏不定,波动不安定。
不明(bù míng)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
才难(cái nán)的意思:形容某种才能非常难以获得或具备。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诚身(chéng shēn)的意思:指人诚实守信,身体健康。
达人(dá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非常擅长、精通的人。
大明(dà míng)的意思:指光明、公开、显露之意。
大观(dà guān)的意思:指宏伟壮观的景象或场面。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咄咄(duō duō)的意思:形容气势威严,态度强硬。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高照(gāo zhào)的意思:指光亮明亮,也比喻明察事理,明辨是非。
沟浍(gōu huì)的意思:指沟渠和水流,比喻事物的通道或交流方式。
贵知(guì zhī)的意思:贵重的知识,宝贵的智慧
害心(hài xīn)的意思:指心思狭窄,心胸狠毒,对他人心怀恶意或陷害别人。
何足(hé zú)的意思: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的事物
会稽(huì jī)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能够坚守正义,并且不为外界所动摇。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实才(shí cái)的意思:指人有实际的才能和能力。
无源(wú yuán)的意思:指事物没有根源或来源,形容事物无法追溯或无法解释其起源。
喜欢(xǐ huān)的意思:对某事物或某人感到愉快和满意。
西海(xī hǎi)的意思:指西方的大海,也用来比喻远离家乡、离别的地方。
心念(xīn niàn)的意思:指思念、牵挂之情。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源本(yuán bě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源、起源或根本。
照耀(zhào yào)的意思:指阳光、灯光等照射,使亮起来。
知道(zhī dào)的意思:了解、明白某事物的意义或情况。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孙应符的作品,题目为《咄咄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个人品德的深刻体会,以及对待友、事亲等方面的态度。
诗人以“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开篇,表现出一种严厉警醒自己的语气,仿佛在告诫自己要有所觉悟和反省。接着,“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不随波逐流。
“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则是说尽管自己还不够成熟,但对于通晓世间的大道理已经有所领悟。紧接着,“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描绘了一种光明磅礴、浩瀚如海的境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表达了诗人对待朋友不争高下,对于自己的过失则要及时反省,不断自我警示和提醒。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可能在比喻生命如同河流,没有永远的源头,而人的情感和境遇也像天气一样容易变化。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则是说当看到好的品德或行为时,即便不明白其深意,也应该像东流的河水一样追随。仁义之道源自内心,要以诚实的心去观察和实践。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强调了读书要懂得其中的意义,而在处理与父母相关的事务时,即便是官职也要退居其次。
最后,“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则是在说诗人对于空有虚名的轻视,而对真正的才能和学问却感到敬畏和困难。
整首诗通过各种意象和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修养、品德和对待世事的态度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