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其三》全文
- 注释
- 眼界:视野。
琉璃:形容清澈透明。
鸟度:鸟儿飞翔。
腹中:身体内部。
沆瀣:露水或寒气。
蝉清:蝉鸣声清脆。
猗兰:古代美称,指品德高洁的人。
羲献:羲和献公,古代贤明的父子。
瘦竹:比喻清高孤傲的人。
夷齐:伯夷和叔齐,古代的隐士兄弟。
- 翻译
- 眼前的世界如同琉璃般透明,鸟儿自由飞翔其间,
腹中充满清冷的露水气息,蝉鸣声显得格外清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和巧妙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于清新脱俗之物的喜爱。
"眼界琉璃鸟度"中的“眼界”指的是视野范围内,而“琉璃鸟度”则形容一种晶莹剔透、如同美玉般的鸟儿在空中飞翔,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琉璃在古代被誉为珍贵的宝石,这里用来形容鸟儿,既突显了鸟儿的美丽,又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腹中沆瀣蝉清"则是对比之句,"腹中"指的是内在之物,而“沆瀣蝉”是一种蝉类昆虫,以其清脆的鸣声而著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心中的声音,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声音,既表明了诗人的内心纯净,也暗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
"猗兰羲献父子"和"瘦竹夷齐弟兄"则是通过历史典故来映衬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猗兰(yōu lán)和羲(xī)都是古代贤名,而“献父子”则是在提及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表明了对知识传承的尊重。而“瘦竹夷齐弟兄”中的“瘦竹”形容竹子的清秀,而“夷齐”(yí qí)则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兄弟间和谐的关系,既表达了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与自然之美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之美的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月三十日登城门东望悽然有感
减尽腰围白尽头,经年作客向夔州。
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
菊蕊残时初把酒,雁行横处更登楼。
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