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龛同佛古,空磬益僧贫。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足(bái zú)的意思:白色的脚,形容人的脚非常干净。
梵呗(fàn bài)的意思: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颂扬。
能仁(néng rén)的意思:能够行善、有仁爱之心
鸟语(ni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晦涩难懂,像鸟语一样难以理解的语言。
投林(tóu lín)的意思:指投靠敌对势力或敌对国家,背叛自己的国家或团体。
托钵(tuō bō)的意思:指僧人或出家人到外面的庙宇、寺院或信众家中乞讨饭食。
乌巾(wū jīn)的意思:指黑色的巾帽,比喻为官清廉、为民谋利。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枝栖(zhī qī)的意思:指鸟类停歇在树枝上休息,比喻临时寄身或依附于某个地方。
一枝栖(yī zhī qī)的意思:指只有一支枝叶的树,比喻孤单、孤立无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僧侣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句“白足投林客”,以“白足”这一典型的僧侣特征开篇,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遁世的生活方式。“乌巾托钵人”则进一步刻画了僧侣的形象,乌巾象征着朴素与谦逊,托钵则体现了其修行生活的简朴与虔诚。
接下来,“剥龛同佛古,空磬益僧贫”两句,通过描述僧侣居住的简陋环境和日常生活的清贫,展现了其对物质的淡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里,“剥龛”指僧侣所住的小屋,可能因年代久远而显得破旧;“空磬”则暗示了僧侣在清贫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梵呗铃声定,官更鸟语频”两句,通过对比梵呗(佛教仪式中的唱诵)的庄严与外界自然界的喧嚣,表达了僧侣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梵呗的“定”字,既指声音的和谐稳定,也暗含了僧侣心灵的安定。
最后,“一枝栖越稳,息羽荫能仁”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收尾。一枝栖息的鸟儿,象征着僧侣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而“息羽”则意味着放下一切,静心修养。这里的“能仁”通常指释迦牟尼佛,象征着慈悲与智慧,表达了诗人对僧侣修行境界的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佛法的深刻体悟,充满了禅意和哲理,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江行至内牛庙山特奇秀晚舟檥庙下留诗于壁
层峰浮支空,亭亭出众峤。
芬敷如青莲,飞光乱寒照。
霜风杂丹碧,瀑布垂窈窕。
秀色纷异状,争奇动奔峭。
欻失畏嶮心,颇惬赏幽好。
舟行不暇徐,粗得领其要。
随风转隈曲,晚泊黄牛庙。
杖策登东岑,周睇万山奥。
临岸理晚饷,问客卖早稻。
明朝走夷陵,便入襄阳道。
从此步平陆,归程已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