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鬲溪梅令.羽陵春晚画册》
《鬲溪梅令.羽陵春晚画册》全文
清 / 龚自珍   形式: 词  词牌: 鬲溪梅令

桃花压石玲珑。似巫峰。花底鞋儿花外、月如弓。

入怀同不同郁金裙褶晚来松。倦临风

莫把胭脂先染、玉笙红。制愁词思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玲珑(líng lóng)的意思:形容器物小巧精致,也用来形容人的机灵聪明。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晚来(wǎn lái)的意思:迟到、来晚了

胭脂(yān zhī)的意思:形容女子擦在脸上的红色化妆品,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郁金(yù jīn)的意思:指黄金、珍宝等贵重物品积压在一处,比喻财富丰富。

玉笙(yù shēng)的意思:比喻音乐声音清脆悦耳。

郁金裙(yù jīn qún)的意思:形容黄金般闪亮的衣裙

鉴赏

这首《鬲溪梅令·羽陵春晚画册》由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傍晚的景色,通过桃花、月色、鞋履、松树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矮桃花压石玲珑”,开篇即以“玲珑”二字形容桃花,不仅描绘了花朵的娇小可爱,也暗示了其在石上生长的坚韧与独特。“似巫峰”一句,将桃花比作巫山之峰,既赞美了桃花的形态之美,又借用了巫山的神秘与美丽,增添了画面的意境。

“花底鞋儿花外、月如弓”,这一句巧妙地将人与景融合,鞋儿与花底相映成趣,月光如弓则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动的场景。

“入怀同不同”,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仿佛桃花与月光都融入了诗人的怀抱,既有亲密感,又带有淡淡的疏离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郁金裙褶晚来松”,“郁金”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衣物或心情,与晚来的松树形成对比,松树的坚韧与郁金的柔美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与内心柔情的双重追求。

“倦临风”,诗人似乎在微风中感到一丝倦意,但这份倦意并非消极,而是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享受,是对生活的一种淡然态度。

“莫把胭脂先染、玉笙红”,这一句提醒人们不要过早地给事物赋予色彩,保持其自然本真,如同未被染色的玉笙,保持其纯净与美好。

“制愁词思慵”,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面对愁绪时的慵懒态度,或许是在说,即使心中有愁,也要学会放下,享受当下的美好,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自我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龚自珍

龚自珍
朝代:清   籍贯:27岁中举   生辰: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猜你喜欢

旅庵即事六首和黄梅南音和尚其上座无畏坐脱于盐和尚至盐送之故及·其五

结庐还负郭,水竹翳池隍。

此地有高座,何烦诣上方。

风林禽剥啄,阴雨电腾骧。

尽付无闻见,冥心入混茫。

(0)

陇头流水歌·其二

狐狸北嘷,亦悲在野。水何溅溅,终朝东下。

(0)

病起遣怀十二首·其十一

懒慢嵇中散,非关傲绝交。

呼童将履织,向客借书钞。

山色供高枕,莺啼遍近郊。

春风苏病骨,红日卧花梢。

(0)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五

田家时率作,日出人并至。

种桑既及屋,树果复随地。

怡然近太初,欲言忘所自。

大水乐穷鱼,绝足扶病骥。

为语后来者,此中异人世。

(0)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一

避世遂一往,行迷欲何之。

郡邑既乱后,高陵自为池。

无复乐田舍,终焉绝交知。

去去舍所亲,入山从此辞。

寻溪得异境,乃及桃花时。

(0)

过梅根怀江东罗隐徵君

梅根衰草日纷纷,何处江东旧隐君。

惟有水滨残烧里,数椽竹屋一溪云。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