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咏·其二望西山》
《四咏·其二望西山》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古风

西山兮钦义士采薇食兮饿而死,我向颍滨洗耳

夫君贻我辟谷丹,吞腥啄腐登仙难。

不如观化栖岩峦,强持一杯且为欢。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辟谷(pì gǔ)的意思:指禁食谷物,只吃蔬果或断食的修身养性的方法。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采薇(cǎi wēi)的意思:采摘薇草。比喻以微薄的物品或微小的成果自慰。

登仙(dēng xiān)的意思:指人能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象征着修炼成仙。

观化(guān huà)的意思:将事物观察得非常深入,使其变得非常明显或具体。

栖岩(qī yán)的意思:指鸟类栖息在岩石上,比喻人在困境中安身立命。

洗耳(xǐ ěr)的意思:指洗净耳朵,比喻听到了美好的言论或音乐等,使人感到舒适。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岩峦(yán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峰起伏、连绵不绝的样子。

义士(yì shì)的意思:指有志向、有抱负,为了正义和公理而奋斗的人。

一杯(yī bēi)的意思:一杯通常指一杯酒,也可指一杯茶或其他饮料。在成语中,一杯表示一种情感或状态。

颍滨(yǐng bīn)的意思:指人才辈出、英俊杰出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子升所作的《四咏》系列之二《望西山》,通过描绘对古代义士的敬仰与反思,以及对自身生活态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首句“望西山兮钦义士”,诗人遥望西山,心中充满对古代忠贞不渝、坚持正义之士的敬仰之情。这种敬仰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接着,“采薇食兮饿而死”引用了伯夷、叔齐拒食周粟、最终饿死的故事,以此来强调古代义士在面对道德与生存抉择时的坚定与牺牲精神。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社会道德观念的一种反思。

“我向颍滨犹洗耳”一句,借用了庄子“洗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内心纯净、不受世俗污染的决心。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现象的批判。

“夫君贻我辟谷丹,吞腥啄腐登仙难”则进一步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辟谷丹象征着超凡脱俗、远离尘世的追求,而“吞腥啄腐”则代表了世俗生活的诱惑与困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艰难。

最后,“不如观化栖岩峦,强持一杯且为欢”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自我调整。他选择以一种更为平和、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即使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境界,也要在日常中寻找乐趣,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义士的缅怀、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思和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苏子瞻哀辞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0)

十月十九日诸讲官晨趋迩英前夕初雪沾洽寻有旨权住讲一日既而同子开内翰正夫侍郎元功舍人少伫资善一饫而出诸公嘉其景而被上恩乃谓衰薄不可无作聊书长句深愧斐然

西风拔地夜飘霙,天惠胪传讲暂停。

病眼昏花逋读史,高谈快论阻横经。

御沟容与冰初合,苑柳扶疏叶未零。

可是太平占上瑞,衰才殊不解丹青。

(0)

菩萨蛮.芭蕉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

满身无限凉。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

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0)

甘州/八声甘州.寄李筠房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

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

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

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

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

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

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0)

怀金陵三首·其二

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清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0)

凭栏

刘伯龙如鬼笑何,居然幻境蚁南柯。

世间知止人应少,天下难言事最多。

梧叶凄凉依节序,雁声依约自关河。

凭栏莫起悲秋意,老色何妨借酒酡。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