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战(bǎi zhàn)的意思: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形容经验丰富、战功卓著。
不力(bù lì)的意思:不努力,不用心,不尽力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长江(cháng jiāng)的意思:指中国最长的河流,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广阔、气势雄伟。
称雄(chēng xió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在一定领域内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能够战胜其他竞争者,稳坐霸主地位。
成就(chéng jiù)的意思:指人在某个领域或某项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绩或有所突破的事情。
出王(chū wáng)的意思:指人物出众、才华出众,具备王者风范。
当涂(dāng tú)的意思:指人的行为有失常理,做出不合适的事情。
帝业(dì yè)的意思:指帝王的事业或统治。形容帝王的权力和事业的伟大。
鼎足(dǐng zú)的意思:形容三者势均力敌,互不相让。
儿子(ér zi)的意思:指男性子女,多用来形容对儿子的爱和期望。
风云(fēng yún)的意思:风云指的是风云变幻,形容世事变化快速,多用来形容人物的兴衰或事物的变迁。
伏龙(fú lóng)的意思:指隐匿在群众之中的人才,也指隐居在深山中的贤人。
高卧(gāo wò)的意思:高高地躺着睡觉,形容安逸、舒适。
汗血(hàn xuè)的意思:形容非常辛苦或费力,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河南(hé ná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不移动、不变动、不发展。
河北(hé bě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
火绝(huǒ jué)的意思:火熄灭,不再燃烧。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九六(jiǔ liù)的意思:形容事物的完美无缺,毫无瑕疵。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坤轴(kūn zhóu)的意思:指地球的中心轴,比喻承担重任,稳定不动摇的人或事物。
郎君(láng jūn)的意思:指年轻的男子,常用来指代丈夫。
力战(lì zhàn)的意思:全力以赴进行战斗,毫不畏惧地奋力作战。
卯金(mǎo jīn)的意思:指财帛、金钱。
南成(nán chéng)的意思:指人才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取得辉煌的成就。
南阳(nán yáng)的意思:指人物志向远大,有抱负,有雄心壮志。
南河(nán hé)的意思:指黄河流经的地方,也泛指南方河流。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勤事(qín shì)的意思:勤奋努力,勤勉尽责。
全羽(quán yǔ)的意思:指羽毛完整无缺,比喻人的名誉声誉完好无损。
事行(shì xíng)的意思:指事情的进展和发展情况。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土王(tǔ wáng)的意思:指在某一特定领域或地区中非常有声望和影响力的人物。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巍巍(wēi wēi)的意思:形容高大、雄伟、壮丽。
五出(wǔ chū)的意思:指人的行为出格,超出常规,不符合道德规范。
无地(wú dì)的意思:没有地方站脚、无处容身。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辛勤(xīn qín)的意思:用于形容勤奋努力工作的状态或态度。
行伍(háng wǔ)的意思:指军队中的普通士兵,也泛指普通人。
熊虎(xióng hǔ)的意思:形容人勇猛强悍,威武雄壮。
雄据(xióng j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势力占据优势地位,牢牢控制局势。
玄黄(xuán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两个极端颜色,玄指黑色,黄指黄色,代表天地的极端。
血战(xuè zhàn)的意思:指战斗激烈、残酷,双方争斗至死的战斗。
炎炎(yán yá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炎热。也用来形容热闹、热烈的场面。
炎火(yán huǒ)的意思:指火势旺盛,炽热燃烧的火焰。比喻力量强大,威力无穷。
一起(yì qǐ)的意思:一同、一同地、共同
鱼水(yú shuǐ)的意思: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羽翼(yǔ yì)的意思:指给予某人或某事力量、支持或帮助,使其有所发展或进步。
袁曹(yuán cáo)的意思:指袁绍和曹操两位古代军事政治家,用以形容两个势力相互对立、争斗不休的局面。
真龙(zhēn lóng)的意思:真正的龙,比喻真正的英雄或真正的能人。
种瓜(zhòng guā)的意思:指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当涂高(dāng tú gāo)的意思:指在某一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或地位。
万人之敌(wàn rén zhī dí)的意思:指一个人能够同时应对和战胜许多人,成为众多人的敌手。
- 鉴赏
这首诗《梁父吟》由元末明初诗人张宪所作,通过对“伏龙”这一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诗中以“伏龙”喻指诸葛亮,以其隐居南阳、高卧未起的隐士形象开篇,表达了诸葛亮在未出山前的沉稳与深思熟虑。接着,通过“不肯渡长江,焉能涉漳水”的诗句,暗示了诸葛亮对于时机的把握和战略眼光,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才会出山辅佐刘备。
“炎炎火绝卯金刀,巍巍土王当涂高”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诸葛亮的智慧与力量比作火焰与高山,强调其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影响力。而“种瓜儿子不力战,织履郎君无地逃”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诸葛亮作为智者的独特之处,即能够以智取胜,而非依赖武力。
“伏龙一起捍坤轴,雄据西南成鼎足”描绘了诸葛亮出山后,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帮助刘备在西南地区建立稳固的基业,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接下来,“十年汗血战玄黄,五出王师争九六”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等重大战役中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为蜀汉政权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万人之敌两熊虎,百战辛勤事行伍”进一步赞扬了诸葛亮作为将领的勇猛和坚韧,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能够率领军队取得胜利。最后,“河南河北谩称雄,不得袁曹一丸土”讽刺了其他势力的虚妄,强调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力。
“伏龙才起帝业新,千古君臣鱼水亲。遂使真龙全羽翼,风云成就二将军。”总结了诸葛亮对刘备帝业的开创性贡献,以及他与刘备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预示了诸葛亮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以及他对于后世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概括和赞美,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