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宗(běi zōng)的意思:指宗教的总部或宗派的所在地。
荡平(dàng píng)的意思:彻底平定,消除。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高名(gāo míng)的意思:名声很高,声誉卓著。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开堂(kāi táng)的意思:开堂指的是开展官方会议或宣布重要事情的仪式。
龙象(lóng xiàng)的意思:形容人物、事物的气势雄伟、威力强大。
上京(shàng jīng)的意思:指前往京城或上级机关。
卓锡(zhuó xī)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品德高尚。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赠大通师》。诗中表达了对大通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道德学识和修行成就的高度赞扬。
首句“北宗夙所仰,开藏见高名”点出大通师在北宗的地位和声望,其学问和德行广为人知。接着“道德传东海,袈裟搭上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通师的道德学说影响深远,不仅流传于东海之滨,甚至其袈裟也成为了京城的象征,显示了其影响力之广。
“开堂龙象踏,卓锡鬼神惊”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大通师讲经说法时的庄重威严,连龙象都前来聆听,连鬼神也为之震惊,突出了其讲经的非凡魅力和影响力。
最后,“多少南来衲,皇途渐荡平”一句,以“南来衲”指代众多的信徒,表达了在大通师的教诲下,人心逐渐归于平静,皇朝的道路也变得宽广平顺,寓意深远,体现了大通师对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的积极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大通师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崇高境界和卓越贡献,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